貓麻風的症狀與治療
貓麻風(Feline Leprosy)是一種皮膚肉芽腫性結節性☆禁☆感染,是稀有的皮膚疾病,但貓比起其它飼養動物較為易感。因為從野生動物或野鼠中分離到鼠麻風桿菌,有人認為鼠的麻風桿菌可能感染貓。
【原因】
從貓麻風病例中分離的分支桿菌給小鼠或大鼠接種後,顯示跟鼠麻風完全一樣的症狀,所以人們認為鼠麻風與貓麻風是同一致病菌所為。另外,病灶好發於頭部及四肢等易被老鼠咬到的部位,所以貓的感染,被認為是與齧齒類動物接觸,被其咬傷所引起的。但是,這種菌對貓的人工感染實驗卻常以失敗而告終。跟人麻風一樣,感染的發生與免疫機能低下有關。但患本病的貓其免疫機能是否低下,現在還不清楚。貓的年齡、品種及性別與發病率無關。
【症狀】
1.病灶:病灶可見於身體任何部位,但多數在頭部、頸部及四肢等處易被老鼠咬傷的部位單發或多發。呈直徑5~35mm的圓形或橢圓形柔軟肉樣皮下結節或變成膿腫,難以自然治癒。病灶表面皮膚雖有時正常,但多數情況下形成瘺管或潰瘍或肉芽腫。無痛癢感,常見局部淋巴結腫大。
2.全身症狀:通常全身狀態良好,偶爾會引起全身感染,伴隨著多發性的皮膚病灶,肝、肺及脾等內臟中也會形成肉芽腫,此時一般狀態惡化。
【實驗室檢查】
1.直接標本塗片:將玻片直接按壓在病灶上後,革蘭氏染色或齊-尼氏染色,在組織團塊和郎罕氏巨細胞中可觀察到大量的革蘭氏陰性分支桿菌。與此類似的皮膚結核細菌量少,發現比較困難。
2.病理學檢查:結節性乃至彌漫性皮炎,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潰瘍、壞死或局部鈣化的肉芽腫或者化膿性肉芽腫性皮炎的變化。多核白細胞、淋巴細胞以及漿細胞的浸潤,有時可觀察到郎罕氏巨細胞。淋巴結中也同樣可見含有分支桿菌的細胞和類上皮反應。與此類似的皮膚結核中常見乾酪樣壞死,而貓麻風非常少見。
3.動物接種試驗:本菌不能培養,所以給動物接種時使用感染組織的乳劑。為與結核區別,接種豚鼠,為確證貓麻風給小鼠接種,本菌接種豚鼠不會致豚鼠死亡,但結核菌接種會產生特徵性變化。另外本菌給小鼠接種時,會造成與貓麻風及鼠麻風同樣的病變,在接種局部和附近淋巴結會產生含有大量該細菌的病灶。
【診斷】
1.參考病歷和各種檢查結果做出診斷。
2.需要與結核、非典型分支桿菌性肉芽腫、異物、深部真菌病、慢性細菌感染、腫瘤(肥大細胞瘤、組織球瘤、癌及淋巴瘤)相鑒別。
【治療】
1.外科切除法:與健康組織界限分明的單一病灶,盡可能外科切除是臨床上首選的治療方法。
2.化學療法:各種人用的麻風治療藥(氨苯碸50~100mg/kg/日,利福平,5mg/kg/日)可用於貓麻風的治療,但療效不確切。此外,氨苯碸會導致溶血性貧血和中毒(神經症狀),需要注意。將鏈黴素直接注入到病灶內據說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