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植物

“紫薇”常見病蟲害及防治

紫薇白粉病為紫薇上常見病害, 局部地域受害較重。

症狀:紫薇白粉病在葉嫩梢和花蕾上發生。 春夏日嫩梢、葉感病後扭曲變形, 上覆一層白粉。 葉開 展後即可感病, 葉上病斑圓形, 上覆白粉。 嚴重時也可連成一片。 病葉提前脫落, 影響發展。 花受 侵染後, 概況被覆白粉層, 花穗畸形, 失蹤去不雅鑒賞價值。

病原:為南方鉤絲殼菌(Uncinula austroliana Mcalp.), 屬核菌綱、白粉菌目。 在葉兩面生。

傳染路子:紫薇白粉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 翌年發生分生孢子, 借風雨傳佈, 侵染風險。 病害一般在5月份起頭發生, 6月份趨於嚴重, 7-8月份天色炎熱時遏制或較輕,

9-10月份又可再度 病重。 下部萌生的枝葉感病要重, 場地濕冷、悶熱、通風透光不良時病重。

防治體例:

1、園藝防治:紫薇萌生力強, 沉?的成樹可於冬季剪除所有昔時生的枝條, 斷根病落葉, 病梢, 可以減輕侵染。 家庭盆栽紫薇應即時摘除病葉, 並將盆花放置在通風透光處。

2、藥劑防治:可噴灑80%代森鋅可濕性粉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或20%粉鏽寧4000倍液, 或1%波爾多液, 於5月中旬起, 每隔10天噴1次, 共噴3-4次。

紫薇煤汙病

症狀:首要損害葉片和枝條。 在葉片正面和枝條、葉柄上, 佈滿一層黑色的煤粉狀物, 影響光合作。 煤粉狀物有時可以剝落或被暴雨沖刷失蹤。

病原:屬於真菌中半知菌亞門的煤炱菌, 菌絲暗褐色, 串珠狀, 蒲伏於葉面。

分生孢子形態多樣, 單胞、雙胞或磚格狀。 分生孢子器豎立, 長棍棒狀, 淡褐色, 單胞, 長3-4微米, 寬2-3微米。 分生孢子器也有近球形的, 直徑49-70微米。

傳染路子: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葉、病枝等上越冬。 由紫薇絨介及紫薇長斑蚜年夜量發生後, 以其滲出出的粘液為營養, 誘發煤汙病菌年夜量滋生, 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紫薇絨介及紫薇長斑蚜的為害盛期, 此時高溫、高溫有利於此病的發生。

防治體例:應即時防治好紫薇絨介及紫薇長斑蚜, 是預防煤汙病的關頭身分。

編輯:浴花人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