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魚病, 致病菌主要有嗜水氣單胞菌、愛德華菌、黏球菌、假單胞菌、弧菌等。 這類水產病主要有:出血病、赤皮病、爛鰓病、黑鰓病、腸炎病、蝦紅腿病以及細菌性敗血症等。 它們在水質惡化、溫度條件適宜等情況下才會發生。 掌握正確的防治方法, 完全可以避免這類魚病發生。
1、徹底清塘。 每年秋冬捕撈後, 將池水排幹, 曝曬池底。 春放前45天, 用高效清塘劑消毒, 殺死有害生物。 在放養前15天, 每畝用70—100kg生石灰化水潑灑, 調節pH值改良底質。
2、苗種消毒。 苗種用精碘、複合型二氧化氯或高效菌毒清消毒。
3、藥物防治。 發病季節(水溫20℃)到來之前, 用速效菌毒清或高氯精、速康B型等外用藥消毒一次, 另用腸炎靈、鰓病靈、克血靈或爛尾靈拌餌喂服, 連喂2天。 發病季節(水溫25—32℃)每隔10—15天用精碘或高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藥物消毒一次, 並用大蒜素和克血靈拌餌投喂2天。 養蟹養蝦池塘在發病季節每15天用新鮮生石灰化水潑灑一次, 調節池水pH值, 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15—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