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長壽嗎?那就多交幾個朋友吧。 對人類進行的研究已經清楚地表明, 擁有更發達社交網路的人可能壽命更長。
對於社會紐帶如何影響非人類動物的壽命, 人們知之甚少, 這部分緣于常年追蹤動物的相互關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 然而最近的證據表明, 社會紐帶增強了繁殖的成功率, 這是進化適應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去年, 由南非普利托里亞大學動物學家Elissa Cameron領導的對母馬的一項研究表明, 與那些最善於交際的母馬相比, 社會關係最弱的母馬所產馬駒的存活率僅僅是前者的1/2。 此外, 2006年, 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人類學家Joan Silk率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說, 與不相干的雌狒狒具有密切社會關係的雌狒狒的幼崽比那些缺乏這些社會關係的幼崽活得更長。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 由Silk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將目光放到了社會紐帶與壽命之間的相互關係, 這是適應性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Silk與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學家Dorothy Cheney和心理學家Robert Seyfarth領導的一個長期專案進行了合作, 在波札那Moremi野生動物保護區對野生狒狒進行了研究。 從2001年到2007年, 研究人員密切觀察了44只雌狒狒, 記錄了它們彼此接近的次數, 相互梳理皮毛的時間, 以及其他一些與社會交往有關的行為。 研究人員之所以觀察雌性動物, 是因為在許多物種中, 只有雌性才會形成這樣的社會紐帶, 而雄性則會做其他一些事情, 並且它們與同類的競爭多於合作。
Silk和同事發現, 與那些社會關係更加脆弱且難以預料的雌狒狒相比, 與其他狒狒有著最密切、最穩定以及最長期關係的雌狒狒活得更長。 為了闡釋他們的發現, 研究人員根據這些雌狒狒與其他狒狒之間關係的品質, 將它們分成了3組。 最不擅長交際的狒狒從7歲活到了18歲, 中間組則從9歲活到了25歲, 而最友好一組的壽命至少在10歲以上——在這項研究結束時, 其中的一些狒狒仍然活著。 Silk和同事在7月1日的《現代生物學》網路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作者寫道: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的這些發現, “表明形成親密而持久關係的人類動機具有悠久的進化歷史”。 研究人員推測友誼有助於緩解壓力造成的影響, 促進生理修復機制。 他們注意到, 以前對人類的研究也表明, 與社會隔絕的人更易患高血壓和失眠症, 並且其傷口癒合的時間也更長。
Cameron指出, 這項研究和最近的相關研究, 從其他動物那裡“為我們認識人類友誼和社會關係的進化意義提供了深刻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