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
有一些
動物人們覺得比較聰明,
比如海豚、黑猩猩、狗、烏鴉等。
但很多人對魚類的“聰明智慧”並不認同,
認為魚兒缺乏思維
能力,
是僅靠本能驅使的“低能兒”。
動物學家勞倫茨的觀察發現,
魚兒其實不乏機敏者。
他曾經觀察一種叫“跛腳魚”的非洲雄魚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有一天,
已經很晚了,
大部分小魚都已回到巢裡,
雌魚在巢的周圍巡視看護著。
這時,
勞倫茨往魚缸裡放了一些蚯蚓碎塊,
雌魚對此不屑一顧,
但是正在收集晚歸小魚的雄魚卻擅離崗位,
它咬住一塊蚯蚓就嚼了起來。
忽然,
雄魚看到旁邊有一條小魚離巢而去,
於是馬上沖過去將那條小魚銜進已經塞得滿滿的嘴裡。
這時候,
這條雄魚面臨著一個難題:它是應該把蚯蚓咽下去,
還是應該把小魚弄回巢裡。
勞倫茨認為:“假設魚也有思維的話,
那麼就應該是在這一刻。
”有幾秒鐘,
這條雄魚一動不動,
但可以看出當時它所有的感覺器官都處於緊張狀態。
終於,
雄魚想出一個巧妙而簡便的解決辦法:把嘴裡的東西全部吐到魚缸底部,
然後不慌不忙地吃掉蚯蚓,
一邊吃一邊盯著那條小魚。
吃完以後,
雄魚帶上小魚一起回家了。
科學家奎傑所經歷的一個事例,
也說明魚具有
思考能力。
他在一座大橋上釣到一條魚,
這條魚一邊掙扎,
一邊把魚線拖到 200米之外,
直到把魚線拉直為止。
然後這條魚朝橋墩方向遊回來,
繞著橋墩上的木樁遊了幾圈,
突然用力一拉,
魚線被拉斷了!如果就此結束,
你可能會說這條魚解救自己只是一種偶然。
奎傑繼續觀察,
他看到這條逃脫的魚20分鐘後又咬住了魚鉤上的魚餌,
可這次它並沒有遊到遠處去,
而是繞著橋下的木樁遊了幾圈,
又一次拉斷了魚線。
不少人曾遇到過釣到的魚又逃走和魚吃掉了魚餌而不上鉤的事,
似乎都說明魚能在與人的較量中不斷積累經驗。
魚兒如此聰明,
怎不令人大感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