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植物之腐爛, 也可能屬於細菌性的, 這種細菌性之腐爛, 對養蘭人並非重大問題, 除非是用不同的化學藥劑來控制細菌腐爛症, 而非黑腐病所用者。 問題就在分別這兩種病症。
通常細菌性的褐色或軟弱的腐爛症——經鑒定為不同的Erwinia, Pseudomonas(帶形菌屬)或Enterobacter類細菌, 帶有冠狀之蘭屬(如:單莖類屬的萬代蘭屬、蝴蝶蘭屬……等或複莖類屬嘉德麗雅蘭的雙葉種, 或新芽還沒長成的時候, 及拖鞋蘭……等), 也就是像複莖的拖鞋蘭, 與單莖的蝴蝶蘭都很討厭這種細菌。 因此當蝴蝶蘭受到這類細菌攻擊時“腐心病”(Crown Rot)”這個普遍的名稱,
根據此點,
黴菌性與細菌性之腐爛症,
其間之區別必然含糊不清,
有人可能會說,
細菌性的腐爛症,
所呈現的顏色,
一般為粟褐色。
而黴菌性的腐爛症為紫黑色。
但情形並不皆然
。
細菌性的腐爛症, 正如黴菌性的腐爛症一樣, 開始時出現一塊黑斑, 在植體上的某些地方之組織, 在潮濕的環境下最容易發生頹廢情況, 初期的傳染現象, 是在葉子的中央出現黑點或水泡, 細菌性的傳染經常是從葉子的尖端開始,
細菌性的傳染也會造成莖衣的腐爛, 這是眾所周知的, 其徵候與上述之情況相似, 這種傳染現象是藉其含水特性, 從正常的乾燥情況, 與某些蘭花的花鞘變成褐色的現象來判別。 當內層有花苞時, 也一定會染上這種病症而腐爛, 不然就會桔萎。
控制細菌性之褐色病或軟弱腐爛症, 就像控制黴菌性的相似病症一樣, 在傳染病發展到致命區域之前, 先將蘭株上已受感染的部份除掉。
已經發現Physan藥劑, 對於保護蘭花, 以防受到進一步的細菌性傳染十分有效, 如果定期使用, 則有助於阻止傳染病之發生。 這種藥劑之使用法是:每加侖水調和半茶匙的Physan, 然後對著感染的植株大量的噴灑, 直到莖頂的葉心與葉脈止, 均有藥累積時為止。 如果在一周之內接著再噴灑一次, 將大有裨益。 如果腐爛症, 已發展莖頂葉心,
最近發現用“鏈黴素”來噴灑,
對於治療或預防腐心症或葉的腐爛症很有效。
此藥在農藥行就可買到,
是液體小瓶裝,
應照標示上所說明的比率和方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