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植物 » 花卉資訊

春蘭的莖頂培養和藝葉的發現

春蘭, 自古以來, 以其優雅之香、優美之葉和分佈廣泛, 一直倍受人們推崇, 並成為東洋蘭系的代表種。 現代, 又因藝葉和奇花的發現, 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 和其它東洋蘭一樣, 因其自然分蘖繁殖速度極為緩慢, 使得許多蘭花愛好者難以擁有自己所喜愛的品種。

現在, 這個問題通過組織培養已能得到解決。 在春蘭為代表的東洋蘭組培中, 一般要經過這樣幾個階段:1.地下莖的形成。 2.地下莖的增殖。 3.從地下莖形成具有葉。 根和假鱗莖的完整組培苗。 因此, 其總的培養過程較之卡特蘭等西洋蘭有很大的差異,

而且培養的時間要長得多。

下面就介紹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

(一)組織培養的方法

1.材料。

採用莖頂培養的材料一般選取健壯無病株的一年生植株, 在腋芽膨大的三、四月間採取。

2.殺菌和采芽。

將假鱗莖在葉的基部2-知cn處切去根、剝去時。 在自來水中充分沖洗後, 在5%的重氯酸鈉或亞酸鈣中消毒10分鐘, 移人無菌操作臺內, 用滅菌水沖洗三次, 然後用濾紙吸去水分, 置人表面皿中。

採取腋芽莖頂時, 將假鱗莖以腋芽相對一倒, 用2枚大頭針固定在橡膠栓上, 後在實驗顯微鏡下, 將腋芽鱗片、葉片依次用解剖刀剝去, 切取腋芽項端1-2mm長度的組織。 腋芽切取一般以假鱗莖下部腋芽為佳。

運用尚未展葉的假鱗莖, 切取其莖頂組織, 其操作方法與切取腋芽組織類似, 只是在橡膠栓上固定的角度稍有不同。 用些材料培養, 其地下莖的形成要較腋芽為材料的要低。

3.培養基

一般使用添加NAAIPPM、KTO.lppm的Ms培養基, 但因春蘭不同品種對培養基質反應不同, 最適宜的培養基配方仍須在實踐中探索。 另外, 春蘭培養一般使用含有瓊脂的固體培養基為宜。

4.著床

切取的莖頂應立即將其切斷面與培養表面密著, 而且用塞子將試管密封。 因地下莖形成時間較長, 因試管密封環節必須高度重視。

5.培養條件。

根據試驗, 在25℃條件下, 黑暗狀態比照明狀態下地下莖的形成要高, 且初期生長快。 一般在莖頂著床3O—45日後能用肉眼觀察到地下莖,

但到完全形成卻需3個月左右時間。

6.地下莖的增殖和繼代。

在地一下莖長至約1cm長度時, 應將其移植到微通氣寒栓封日的增殖培養基中, 在500-1000lux光條件下培養。 為利於增殖, 培養容器一段採用5O0ml的三角燒瓶, 內注人150-200nl的培養基。 培養基可選用添加NAAO.SPPmr的京都培養基。

7.假鱗莖的形成

從地下莖先端到假鱗莖形成約需一年時間, 培養基一般採用添加1PPm的NAA、2PPm的BA的Ms培養基。 至含3一5片葉, 1-3條根的假鱗整形成後可切離移栽。

8.馴化。

從試管中移出的幼苗可移植到水苔、雲母或其它春蘭用土中。 馴化一般採用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開始的l-2個月, 在馴化室中進行, 其條件類似于培養室;第二階段則是近於一般種植的蘭室, 但要求做到弱光、多濕、適溫條件。

二、藝葉的發現。

根據部分實驗室培養的結果, 不同的藝葉品種經過組織後具有明顯的差異, 對於藝葉的代表種類覆輪、中透縞、虎斑來說, 各具有這樣的特點。
1.覆輪:在組織過程中能形成兩種地下莖。 綠色的地下莖能形成與親本完全一樣的植株;黃白色的地下莖則不能形成正常的植株, 也難以產生正常的地下莖。
2.中透縞。 不能形成含有親本色藝的藝葉, 組培苗全部是正常綠葉的植株。 因此, 中透縞在目前無法通過組培來繁殖。
3.虎斑。 在培養過程中斑藝往往難以表現, 這主要是光線不足的緣故。 在植株移栽後, 只要予以適當的條件, 新萌發的假鱗莖能表現出與親本完全一致的植株, 其成功率約為3O%。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