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定向培養”, 首先要談談“芽變”。 芽變的機理是自然界中, 由於某種外在條件的改變, 植物細胞會發生一些可遺傳的變異(基因突變), 而該變異細胞群所處的地方恰是植物的一生長點(芽眼), 利用該芽和植物細胞的全息性, 我們就可通過無性繁殖, 無限複製由這種變異後細胞組成的新植株。 在園藝上, 芽變的定向培養已被廣泛運用, 如無籽蜜桔, 特早(晚)熟水果等等基本上都是通過芽變繁育而來(也有雜交育種等途徑), 但相對于蘭花來說, 果樹芽變利用要容易得多。
只要掌握蘭花芽變的特殊性, 加以正確利用, 蘭花芽變的定向培養成功率還是很大的。 這種特殊性應從假鱗莖人手。 小小的假鱗莖除了根和葉, 還有花芽、定芽和隱芽。 一般發生在假鱗莖上的芽變是局部的, 而這種局部性可以產生以下幾種情況:第一,
如一假鱗莖發了二個以至多個新芽, 當其中一新芽有變異特徵, 此時可抹去另外的新芽, 並儘量保持原有的生長條件, 當新芽成苗再發新芽時, 注意觀察有無變異特徵, 如沒有可抹去該芽讓它另發芽, 直到找到變異特徵較母株更為明顯的芽, 這樣人為控制蘭花生長的“龍頭”方向, 應該比“分離培養”快捷的多。
而當人工誘變運用到蘭花栽培的實踐時, 定向培養也注入了新的含義。 如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對一植株進行試驗, 繁殖後獲得的新植株中有百分之幾的細胞染色體被加倍(理論上), 對新植株繼續用秋水仙素進行球莖滴灌或注射(家父正在搞此試驗,
知道了“定向培養”的原理, 回過頭再去讀沈心寶的《蘭又鏡》, 也不覺那麼玄乎了。 小小假鱗莖儘管複雜多變, 奇妙無窮, 但只要出現變異, 就能研究出相應的手段來定向這種變異, 使之鞏固、穩定並為我所用。 我想, 這應該是蘭花育種的一個努力方向。
其實蘭花的變異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只不過絕大多數變異沒有在特徵上表現出來或表現的太不明顯, 我們注意不到, 就任其自生自滅了。 隨著蘭藝水準的提高和科技手段的改進, 我們能更早地發現變異于萌芽狀態乃至萌芽前, 我們就能緊緊抓住這些變異,從而定向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蘭花珍品。
我們就能緊緊抓住這些變異,從而定向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蘭花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