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88年, 一個埃及農民在伊斯泰卜勒安泰爾村附近刨地時發現了一處大規模墓葬, 內中屍骨並非人類, 而是貓――被處理成木乃伊埋在墓穴中,
之後的一個世紀裡, 考古變得不那麼像純粹的尋寶, 而是更像一門科學。 發掘者現在認識到, 考古遺址中的寶藏有很大一部分在於反映尋常古人生活的豐富細節――他們做些什麼, 想些什麼, 如何祈禱。 動物木乃伊正是此類寶藏的重要部分。 今天, 動物木乃伊在金玉滿堂的博物館中成了最受歡迎的展品之一。
有些動物被製成木乃伊是為了在死後的永恆中為逝者做伴。
另一些木乃伊是給死者準備的食物。
還有些動物被製成木乃伊,
是因為它們被視作某位神靈的化身。
在第二十六王朝,
儘管木乃伊有著神聖的用途, 腐敗之風還是在生產線上蔓延開來, 朝聖者有時買到的是冒牌貨。 “偽造, 欺詐。 ”伊克拉姆說, 她用X光揭示古代消費者買到的假貨種類: 用廉價的尋常動物代替珍稀動物; 用骨骼和羽毛冒充完整的動物; 漂亮的包裝下除了泥巴之外別無他物。 伊克拉姆發現, 外表越吸引人, 就越可能有詐。
為了弄清古代防腐師如何工作――古代文獻中沒有記載或語焉不詳――伊克拉姆只好自己動手試驗。
為籌備材料,
她來到建於14世紀、如迷宮般的開羅市集。
伊克拉姆最初的木乃伊實驗品是兔子。
它們大小適中易於處理,
而且在肉鋪就能買到。
“我不用它們燉肉湯,
卻讓它們永垂不朽。
”
與3000多年前製成的動物木乃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