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常識及管理技巧
俗話說:“三分種,
七分管”。
這說明飼養管理工作是整個魚塘養殖生產的核心基礎,
同時把“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防治魚病思想與改進飼養管理技術結合起來,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具體措施為:
1.投放優良、抗病力強的魚種,
是減少魚類染病死亡的有效措施。
投放的魚種最好是同一個場或同一個魚種池,
魚種規格大體相同。
切忌一池魚種七拼八湊,
否則魚種的大小規格、肥滿度、抗病力及適應水體環境等的不同因素,
會引起飼養管理上的困難,
容易造成魚種染病死亡。
2.做好合理混養和密養工作。
3.做到“四消”:即對魚塘、魚種、投餵食台、水體消毒。
4.做到“四定”:即堅持投飼定質、定量、定時、定位。 “四定”的內容應根據季節、氣候、水溫、生長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定質”是指飼料品質新鮮、乾淨, 保持合理的營養素, 決不能投喂含有病原體或黴爛變質的食物(如爛草或腐爛變質的臭螺螄)。
5.改善池水環境。 養魚水質總的要求是“肥、活、嫩、爽”。 也就是水質肥, 天然生物餌料多而又清爽, 不混濁,有一定的透明度(25~35釐米),溶氧量高,能滿足魚群對溶氧的要求,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轉化。通過以下幾種措施可達到要求:
①培育肥水。施肥不僅是增加餌料生物的手段,而且還是改良水質的重要手段。施肥選用發酵腐熟了的人畜糞有機肥為好,一般不施用化肥(因化肥或多或少含有其它有毒的重金屬元素,久而久之容易累積成破壞水質穩定的有毒害作用化學物質)。
②加注新水。池水濃墨混濁,透明度在20釐米以下,魚類食欲減退或發生浮頭,應加注新水換排老水,使水質肥爽。加注新水的目的在於新水帶氧和補充水中缺少的某些營養鹽,另外,還可沖淡池水中的有機物質,包括生物代謝的有毒產物,保持池水所含生物成分的平衡,消除減弱老水的不良影響。在5~9月的夏秋高溫生長旺季裡,一般7~10天就要加注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10~15天加水一次,每次在原水位上加高20~30釐米。
③種植水生植物。由於禽畜排泄物落塘及殘餌、水生動物排泄物經細菌分解,容易產生氨、亞硝酸鹽及其它有害物質,造成水質容易惡化,引起魚類浮頭染病死亡。建議每畝魚池在向陽避風處用竹木打樁圈圍50~60平方米水面種植水生植物水浮蓮、水浮萍等,經過植物發達根,系吸收池塘中過量的氨、氮等元素進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發達的根系可累集水中許多有毒的化學重金屬元素,而植物的鮮葉可作豬禽、草魚的飼料。
④合理使用增氧機。晴天中午開,陰天時次日清晨開,陰雨連綿或由於水肥魚多原因而有嚴重浮頭危險時,要在浮頭前開,一般是下半夜前後開機。在一般情況下,傍晚不開機,陰雨天的白晝也不開機。開機一般2~3個小時,目的是將表層水溶氧量高的水體帶到中下層去,而將底層淤泥水體翻動到表層來,經光照淡化毒物,分解營養鹽,保持水體中溶氧量均衡,減少浮頭疾病,促進生長。
⑤使用調節水質的化學藥物方法。夏秋季是魚病流行季節,每10~15天每畝1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化水全塘潑灑,冬春季每月一次。生石灰作用主要是調節水體酸鹼度,中和酸性,釋放營養素,使水體呈微鹼性,防治魚病,促進生長。也有每畝1米水深用明礬1.5~2千克化水全塘潑灑,其作用主要是沉澱水體懸浮物質,改良水質,給魚蝦養殖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也有用魚蝦增氧劑(複方過硼酸鈉粉),在魚蝦浮頭泛塘時每畝用藥500克乾粉往浮頭處潑灑,預防浮頭每畝則用250克。其作用是在水底釋放大量氧氣,增加水中溶解氧,是魚蝦缺氧浮頭泛塘的救星,同時可分解水中有機腐敗物以及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
6.做好魚類安全越冬。入冬氣溫急劇下降,經常帶來凍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安全越冬措施如下:一是將那些小塘、淺水塘不能上市或要囤冬的魚拉網移至深水魚塘(水深2.5~3米以上),落塘前做好水質消毒和魚體表消毒;二是冬春季比較乾旱要經常給越冬魚池深灌,水深2.5~3.5米(水位越深,水溫越高,過冬越安全);三是越冬塘在向陽避風處用竹竿搭蓋防霜棚(每畝搭60~70平方米),可用竹夾稻草一塊一塊地蓋在離水面20~30釐米處,防止寒風吹襲塘面,時間由冬至前至來年清明期間,清明後即拆除;四是用土辦法在塘基四周預早鏟好堆放草皮泥,堆上一些幹禾草、茅草,注意氣象廣播,寒潮來臨即點燃禾草、草皮泥薰煙,在魚塘四周水面上形成~層煙幕阻隔冷空氣,溶化霜水,也很奏效;五是管理同平時一樣,水溫在12℃時在天氣正常時要投2%餌料,以補充魚類越冬能量。
堅持每天巡塘,特別是早上巡塘,比較容易識別魚類疾病和早期症狀,對於及時治療大有好處。在魚病流行季節,陰悶惡劣天氣和暴雨後的早晨,更要勤巡塘,檢查魚類活動和有無病情,並注意水質狀況;定期加注新水,改善魚池衛生,消除雜草、敵害,及時清撈殘餌和死魚。對養魚場的電網、增氧機械、車輛交通道路等也要經常檢查修補,使其處於良好的狀態中。
不混濁,有一定的透明度(25~35釐米),溶氧量高,能滿足魚群對溶氧的要求,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轉化。通過以下幾種措施可達到要求:
①培育肥水。施肥不僅是增加餌料生物的手段,而且還是改良水質的重要手段。施肥選用發酵腐熟了的人畜糞有機肥為好,一般不施用化肥(因化肥或多或少含有其它有毒的重金屬元素,久而久之容易累積成破壞水質穩定的有毒害作用化學物質)。
②加注新水。池水濃墨混濁,透明度在20釐米以下,魚類食欲減退或發生浮頭,應加注新水換排老水,使水質肥爽。加注新水的目的在於新水帶氧和補充水中缺少的某些營養鹽,另外,還可沖淡池水中的有機物質,包括生物代謝的有毒產物,保持池水所含生物成分的平衡,消除減弱老水的不良影響。在5~9月的夏秋高溫生長旺季裡,一般7~10天就要加注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10~15天加水一次,每次在原水位上加高20~30釐米。
③種植水生植物。由於禽畜排泄物落塘及殘餌、水生動物排泄物經細菌分解,容易產生氨、亞硝酸鹽及其它有害物質,造成水質容易惡化,引起魚類浮頭染病死亡。建議每畝魚池在向陽避風處用竹木打樁圈圍50~60平方米水面種植水生植物水浮蓮、水浮萍等,經過植物發達根,系吸收池塘中過量的氨、氮等元素進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發達的根系可累集水中許多有毒的化學重金屬元素,而植物的鮮葉可作豬禽、草魚的飼料。
④合理使用增氧機。晴天中午開,陰天時次日清晨開,陰雨連綿或由於水肥魚多原因而有嚴重浮頭危險時,要在浮頭前開,一般是下半夜前後開機。在一般情況下,傍晚不開機,陰雨天的白晝也不開機。開機一般2~3個小時,目的是將表層水溶氧量高的水體帶到中下層去,而將底層淤泥水體翻動到表層來,經光照淡化毒物,分解營養鹽,保持水體中溶氧量均衡,減少浮頭疾病,促進生長。
⑤使用調節水質的化學藥物方法。夏秋季是魚病流行季節,每10~15天每畝1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化水全塘潑灑,冬春季每月一次。生石灰作用主要是調節水體酸鹼度,中和酸性,釋放營養素,使水體呈微鹼性,防治魚病,促進生長。也有每畝1米水深用明礬1.5~2千克化水全塘潑灑,其作用主要是沉澱水體懸浮物質,改良水質,給魚蝦養殖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也有用魚蝦增氧劑(複方過硼酸鈉粉),在魚蝦浮頭泛塘時每畝用藥500克乾粉往浮頭處潑灑,預防浮頭每畝則用250克。其作用是在水底釋放大量氧氣,增加水中溶解氧,是魚蝦缺氧浮頭泛塘的救星,同時可分解水中有機腐敗物以及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
6.做好魚類安全越冬。入冬氣溫急劇下降,經常帶來凍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安全越冬措施如下:一是將那些小塘、淺水塘不能上市或要囤冬的魚拉網移至深水魚塘(水深2.5~3米以上),落塘前做好水質消毒和魚體表消毒;二是冬春季比較乾旱要經常給越冬魚池深灌,水深2.5~3.5米(水位越深,水溫越高,過冬越安全);三是越冬塘在向陽避風處用竹竿搭蓋防霜棚(每畝搭60~70平方米),可用竹夾稻草一塊一塊地蓋在離水面20~30釐米處,防止寒風吹襲塘面,時間由冬至前至來年清明期間,清明後即拆除;四是用土辦法在塘基四周預早鏟好堆放草皮泥,堆上一些幹禾草、茅草,注意氣象廣播,寒潮來臨即點燃禾草、草皮泥薰煙,在魚塘四周水面上形成~層煙幕阻隔冷空氣,溶化霜水,也很奏效;五是管理同平時一樣,水溫在12℃時在天氣正常時要投2%餌料,以補充魚類越冬能量。
堅持每天巡塘,特別是早上巡塘,比較容易識別魚類疾病和早期症狀,對於及時治療大有好處。在魚病流行季節,陰悶惡劣天氣和暴雨後的早晨,更要勤巡塘,檢查魚類活動和有無病情,並注意水質狀況;定期加注新水,改善魚池衛生,消除雜草、敵害,及時清撈殘餌和死魚。對養魚場的電網、增氧機械、車輛交通道路等也要經常檢查修補,使其處於良好的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