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狗到底誰聰明, 誰會獲勝?這個問題恐怕只會引起寵物主人不折不扣的口水戰。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似乎站在了“狗主人”這邊。 他們最新發表在《美國學院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狗比貓聰明!
科學家研究了過去6000萬年裡生活過的500種哺乳動物的大腦, 這個跨度相當於從恐龍剛剛滅絕的時代直到今天。 他們發現, 像狗這樣友好的、社會性的動物會比貓那樣冷漠、喜歡獨處的動物演化出更大的大腦, 因為前者需要處理更複雜的社會交往問題。
這不是說大腦越大越聰明。
通過測量相對腦容量的方法, 科學家們發現, 具有社會性的哺乳動物, 比如說狗、海豚和人類都具有比較大的相對腦容量。 那些喜歡獨處的動物, 比如老虎、家貓和犀牛, 相對腦容量就較小了。
參與這項研究的鄧巴說:“我們首次從演化史的深度來研究大腦。 有趣的是, 雖然家貓也跟人接觸, 但它們的相對腦容量也比狗和馬要小,
當然, 貓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性”, 比如它們在野外經常搞個派對, 而且有很多種聲音和身體語言用於交流。 不過, 貓從來不建立穩定的社會。 它們來去自由, 基本沒有合作捕獵或者禦敵的行為。 牛津大學的研究者發現, 建立穩定群體的動物的相對腦容量更大, 更加聰明。
一言以蔽之:貓不但比狗傻, 甚至比不過馬。
這個結論顯然顛覆了我們平日裡“貓不如狗聽人話, 屬於大智若愚的智者、是真正的世外高手”的偏見。 原來, 可憐的貓笨就笨在“孤傲和超強的自尊”、“不被馴服”上。
當然, 也有持不同意見者。 有人就認為相對腦容量並非確定智力水準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寵物有多聰明,
看來, 有關貓狗誰聰明的論戰, 科學家們還得打下去。
在德國漢堡大學的動物學家哈拉爾德·施利曼眼裡, 這對冤家其實沒什麼不共戴天之仇, 它們只是情感表達不同, 溝通不暢罷了。 比如狗擺動尾巴是表示友好, 而在貓的認識中這個動作意味著“別惹我, 滾開”!相反, 貓把尾巴挑起來是表示友好, 在狗的語言裡卻是一種挑釁。
說到底, 它們僅僅因為“誤解”, 惡意相向了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