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植物 » 花卉資訊

中華蘆薈試管栽培技術

一、煉苗技術

1、選苗

選在生根誘導實驗中高約2~3釐米並有4~5條粗壯根系的試管苗作移栽的材料。

2、控制煉苗時間

當幼苗長到2~3釐米並有4~5條粗壯根系標準時, 在培養室內將試管瓶口打開, 進行為期3~5天的煉苗。 可以先置於培養室內, 後置於自然條件下, 讓其逐步適應自然條件。 試管苗葉表角質、蠟質少, 表皮薄, 無毛或極少, 氣孔又不能關閉, 極易失水, 移栽前應儘量誘導莖葉保護組織的發生和恢復氣孔調節作用。 先打開瓶口逐漸降低濕度, 並逐漸增強光照, 進行馴化, 在散射光的條件下,

將試管苗在瓶內培養2~4天, 方可移栽。 煉苗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到移栽苗的成活。 時太短, 幼苗難以適應試管外的環境, 不利於苗的成活;時間太長, 幼苗未取出培養基時就已經被病菌感染, 減弱了試管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總之, 在幼苗不弱的悄況下, 煉苗的時間延長, 對移栽成活有利。 為預防病菌引起病害, 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2分鐘後取出, 置於陰涼處, 待一天以後進行移栽。 在此階段, 應注意兩個環節, 瓊脂一定要清洗乾淨, 否則幼苗很容易腐爛;二是不要洗後即栽, 在陰涼處存放一天后移栽效果更好;三是幼苗栽種以後不要隨即進行澆灌, 因為澆灌後基質濕度太大, 容易爛苗。

3、培育壯苗
這是提高試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有效途徑,

只有達到一定的標準的芽才可進行生根培養。 生根良好並有4~5個葉片的壯苗才能出瓶煉苗。 在最初的移栽試驗中, 幼苗的成活率較低, 僅有20%左右的幼苗存活。 經過對幼苗的觀察分析, 我們發現:在死亡苗當中, 主要是一些弱苗和高度在5釐米以上的大苗, 而高3~4釐米左右的壯苗移栽成活率相對較高一些。 改進辦法:一是加大生根培養基的用量, 這樣在試管苗長出根系後, 能滿足幼苗對養分的吸收;二是移栽的時間, 當試管苗長到3~4釐米高度時, 及時地進行移栽。

二、試管苗的移栽

1、基質準備

一是河砂;二是河砂∶珍珠岩(1∶1)。 對基質的消毒方法, 我們採用了以方法進行試驗:一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澆灌消毒, 澆灌以後再用清水進行沖洗,

以減少殘留對幼苗的影響;二是採用沸水進行澆灌的方式, 用沸水澆灌2~3次, 此種方法無任何殘留對幼苗產生影響。

2、移栽

基質準備好以後, 在不同的基質濕度下進行移栽, 來分析基質濕度對幼苗成活的影響。 因基質消毒時已經濕透, 在移栽時一般不進行澆灌。

3、控制好培養基質的濕度

基質二中的幼苗要比基質一中的幼苗成活率高。 經過調整技術以後, 基質二中的幼苗成活率可以達到90以上。 可能是基質一的透氣性不好, 基質內濕度太大的原因。 基質消毒處理完畢後, 不能隨即栽種幼苗, 幼苗的成活率也很低, 原因也是基質濕度太大。 栽植不宜過深, 以免引起爛苗, 只要能固定好植株不倒即可。

三、移栽後管理

幼苗移栽後置於相對濕度為60%~80%的環境中, 每隔兩天觀察基質的情況, 如果基質表面較幹時, 可進行適當的噴霧, 至於基質一般不透澆, 當基質比較幹、散時, 一般5~6天之後再澆灌一次, 此時幼苗已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在馴化過程中, 除要注意環境濕度溫度和光照外, 還要注意防治各種病蟲的發生。 蘆薈的病害主要是黑斑病, 在發病初期, 可噴施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蘆薈的主要蟲害是紅蜘蛛蟲, 在害蟲發生時, 一般可噴施40%的樂果乳油1200倍液, 馴化10天之後可上盆, 上盆之後, 按常規的管理方法即可。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