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黑斑病菌主要為害菊花葉片。 葉片被害初期, 出現褪綠色或紫褐色小點, 逐漸擴大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 褐色或黑褐色, 直徑5-10毫米。 病斑大小顏色和菊花品種有關, 如“登龍門”、“紫金荷”等品種的病斑較小, 褐黑色;而“銀峰鈴”、“紫雲風”、“初櫻”等品種的病斑較大, 褐色。 多個病斑可互相連結成大斑塊, 後期病斑中心轉淺灰色, 散生不甚明顯的小黑點,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株從下部葉片開始順次向上枯死但不脫落, 嚴重時, 僅留上部2-3張綠色葉片。
菊花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亞門, 腔胞綱、球殼孢目、球殼孢科、殼針孢屬的菊針孢菌侵染引起的。
菊花黑斑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病葉和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 翌年溫度適宜是, 分生孢子器於降雨後吸水溢出大量的分生孢子, 借風雨傳播, 分生孢子主要從氣孔侵入, 侵入植株後大約20-30天開始發病。 潛育期長短與菊花品種、溫度有關。 高溫時潛育期較短。 本病在菊花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 以秋菊發病最重。 陰雨連綿、種植過密或盆花擺放密度大, 通風透光不良, 均有利於病害發生。 連作或老根留種及多年栽培的菊花發病比較嚴重。
防治措施
1、發現病葉,
2、加強水肥管理, 注意氮、磷、鉀肥適當配合, 防止植株徒長。 及時排灌, 促使植株健壯發育, 提高抗病力。
3、發病期間噴灑殺菌劑, 可選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 65%代森鋅500-600倍液, 1%波爾多液。 每隔7-10天1 次, 連續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