扡插繁殖天竺葵,
由於其莖幹半肉質,
內含水分較多,
所以常有腐爛現象發生,
影響成活。
為此,
幾年來筆者結合花後重剪而予以一定的改進,
這樣到時再剪下扡插,
其成活率可明顯提高。
具體做法如下:
在植株上選取粗壯枝條,
自頂梢往下,
每隔4~6片真葉,
或截取長7~10釐米一段,
直到一般花後植株例行重剪高度為止,
預先設計分為幾個插穗。
然後,
在距莖節下方0.5釐米處,
小心地用剪刀環狀割斷或剝去皮層,
寬度為0.2~0.4釐米,
注意使枝條和葉片仍能夠在植株上挺立如常。
這樣,
一個枝條不脫離母體植株,
可形成2~4個待剪插穗。
由於環狀傷口對營養和激素發生了調節作用,
所以依常規管理2~3周後,
可見頂梢下面的大部插穗的頂端腋芽已被刺激萌發,
並且環狀傷口在母體植株上也已幹結癒合。
此時可進行切斷,
繼而將插穗一一析開,
置於陰涼通風處晾乾數小時,
待插穗斷面又乾燥結膜後,
再扡插入事先備好培養土的盆中。
插後澆足清水,
以後要見幹見濕,
則三周後可以全部生根,
成活率可達100%。
如此的改進扡插措施,
對於擴繁天竺葵的優良品種、短缺品種,
及其有效利用母體枝條,
是很有實用意義的。
筆者分析認為,
離體前的環狀割、剝皮層,
一方面直接縮小了插穗的半肉質斷面面積,
而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阻斷了母體植株葉片光合產物的極性流向,
使插穗基部在未剪前形成了寶貴的營養積累,
抑或是沿傷口邊緣產生了愈傷組織,
使傷口免遭感染,
進而促進快速生根,
在其內在營養狀況上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