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菊是小菊品系的常見栽培樣式,
起源于山野自生小菊匍匐懸垂,
灑脫自然的形態。
經長期人工栽培選擇,
不斷改進造型,
漸漸失去野趣,
演變成近代流行的前窄後寬,
繁花翠葉,
形如織錦,
高掛平垂的樣式,
入室展覽風光絢麗,
宛如置身花海,
別具一番風趣。
懸崖菊一般分大、中、小三種造型。
也有用各型懸崖菊構思命題,
組成的瀑布垂簾、龍飛鳳舞等景觀,
專題展覽。
近年來,
國內外繁育出許多花型、葉型和株型不同的小菊新品種,
栽培各樣造型,
應根據需要,
精選適當品種。
大懸崖菊株長可達3米至5米,
專室(區)展覽,
高懸平垂,
雄秀絢麗。
(1)品種選擇大型懸崖菊應選生性強健,
莖稈堅韌長伸,
分枝性強,
花輪直徑4釐米左右、花瓣為1輪至2輪的匙瓣品種,
如白鳳尾、桃花源、秋夜繁星等。
不宜選節間短粗、花朵豐厚偏大的。
否則開花稀疏,
頭沉內曲,
枯燥無味。
(2)扡芽培育按大立菊育苗的方法全面操作。
扡芽發育成株,
高15釐米時再換上加肥培養土用二缸筒盆養護。
4月中,
移出溫室,
用重肥培養土,
換上水桶盆定植,
放通風敞亮、防澇的高床上養護。
(3)摘心當植株長到24釐米時,
摘去心點,
促使頂端均勻萌發數個分枝。
選留向上平行生長的三個分枝作未來的主幹枝放養,
而主幹枝下部很快又發出側枝和多數腳芽。
當下部側枝長平3片至4片葉時摘心。
對腳芽可適當保留,
把過密重疊的剔掉,
按合適距離留下幾個,
至長平3片至4片葉時,
同樣摘心,
促發分枝。
這樣可使植株尾部豐滿。
當三個主幹枝長到60釐米不見側芽旺長時,
應予摘去心點,
促發側枝,
摘去心點後主幹枝頂端更新出的正中的一個芽,
要令其繼續向前伸長,
側芽長到3葉至4葉時摘心。
摘心後一再發生側枝,
長平2葉至3葉片時,
仍繼續摘心。
如此進行多次。
7月下旬再次把三個主幹枝頂點摘去,
以躲避週期性自動停頭或發生柳芽,
致中部側枝發育稀疏,
影響植株造型頭尾平展貫通。
大型懸崖菊摘心的要點是:3個主幹枝除為促發側枝和調節株形造型勻稱而施行1次至2次摘心外,
應讓其儘量向前伸長,
所有側枝應反復施行多次摘心,
並適當調整綁紮,
使第一間側枝和次生側枝生長疏密有致,
全株造型平直。
另外根據品種和長勢,
從9月初開始到中旬末,
從植株後部到前部,
分三部分進行最後一次摘心。
即9月初先摘後部,
隔10天摘中部,
再隔10天摘前部。
如此可調節因頂端優勢而常出現前部先開的現象,
以保證全株花期一致。
(4)誘引植株在二缸筒盆摘心後,
用一段金屬絲繞引主莖稍向前傾。
4月中放在東西走向的高床,
盆距1.5米。
在床的南面距離2米,
依東西走向立起1.5米高的立柱拉上橫鐵線。
當植株的三條主幹枝長到60釐米,
開始用三根竹竿紮制排架,
綁紮誘引。
排架下端與架在盆裡的橫杆接連綁牢,
上端與南面橫拉的鐵線搭接綁牢。
排架傾斜角度以30度左右為宜,
3條主幹枝應隨長隨向前裱紮,
所有側枝隨時向左右均勻裱紮,
防止風吹擺動,
保持長勢平整。
10中旬花蕾長齊後,
去掉綁紮物,
把植株高架,
使枝幹向南下垂,
並相應使用布條和金屬絲纏縛牽連,
防止枝幹折斷,
再用剔、剪、牽、紮等方法作最後修整。
整形後將植株放置防避風霜的安全地點,
準備展覽。
中懸崖菊株長1.5米左右,
可用於佈置花壇和廳堂或作組景材料。
應選中輪小菊(直徑2釐米)中幹,
節間稍短,
葉片較小品種。
扡芽較晚,
育苗養護和大懸崖菊基本相同。
4月出室,
定植三道箍筒盆。
植株高15釐米摘心,
頂端留一高幹,
呈150度斜面,
向前用竹竿裱紮誘引,
竿端搭在橫線上,
側枝長平時隨時摘心。
主幹兩側10釐米,
各附一根細竹,
再用短棍橫連裱紮側枝,
以防強風使主幹翻滾,
枝條紊亂。
9月初先從後半部末次摘心,
1周後再施行上半部摘心。
10月中旬花蕾長齊,
去掉支架,
把植株面南高架,
按大立菊式樣,
做繁花碧葉向前平垂的姿態整形。
整形前扣水,
整形後找水復壯,
以後應每天澆足大水,
直至入室展覽。
懸崖菊出圃起盆,
盆底伸出的根須要鏟斷,
需大量澆水,
以防供水不足使成齡葉片大量乾枯,
株型鬆散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