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植物 » 花卉資訊

紫羅蘭常見病害及防治

紫羅蘭又名草桂花, 為十字花科、紫羅蘭屬多年生草本花卉。 因其耐寒性較強, 加溫等方面的費用少, 所需勞動力少, 種植週期短, 通常作為許多地區冬、春兩季的切花生產, 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然而在種植過程中, 紫羅蘭常遭到多種病害的危害, 大大影響其產量和品質。 筆者根據本校花卉實驗基地常年生產經驗, 總結其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霜黴病、黑斑病、菌核病、枯萎病和花葉病。

1 猝倒病、立枯病

1.1症狀識別 這2種病害為紫羅蘭苗期常見病害。 猝倒病 受害部位在根頸,

初呈褐色斑點, 接著變黃褐色, 縊縮成線狀;環境潮濕時, 病斑處有白色棉絮狀黴層, 病苗易倒伏, 俗稱“卡脖子”現象。 立枯病 主要危害莖部、葉片。 病株最初在靠近土面的莖基部產生暗色斑點, 呈水漬狀, 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的大斑, 呈棕褐色, 濕度大時可看到淡褐色蛛絲狀黴, 最後病部收縮乾枯, 幼苗常站立枯死。
1.2 防治措施 ①床土消毒 床土應用無病新土, 如用舊園土, 應進行苗床土壤消毒。 具體方法是: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種雙粉劑對細土5~8kg拌勻, 取1/3藥土撒在畦面上, 播種後再把其餘2/3藥土覆蓋在種子上面。 ②加強苗床管理 及時通風降濕, 若床土潮濕, 應撒施少量細幹土或草木灰降低濕度。 苗床有少數病苗時,
立即拔除。 ③藥劑防治 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每平方米噴藥液3L。

2 霜黴病

2.1 症狀識別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 從幼苗至成株期都可發生, 以生長中、後期發生較重。 植株的下部葉片先發病, 開始時葉面出現淡黃色、近圓形病斑, 逐漸擴大成不定形, 或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後來病斑顏色轉為黃褐色, 潮濕時病斑背面可長出稀疏的霜狀黴層。 許多病斑相連可使葉片乾枯、死亡。
2.2 防治措施 ①加強栽培管理 收穫後、種植前搞好清園, 深耕曬田, 提高和整平畦面;適度密植, 勤除畦面雜草;及時清除下部病殘葉, 適當增施磷、鉀肥。 ②藥劑防治 用58%瑞毒黴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噴施防治。

隔7~10天噴1次, 連續噴2~3次。

3 黑斑病

3.1 症狀識別 該病多在秋季發生, 主要危害葉片、葉柄。 病初葉上生褐色圓形病斑, 大小2~20mm, 後期病斑中間變薄且褪為淺灰色, 易破裂或穿孔, 其上生黑色小粒點。
3.2 防治措施 ①清除病殘體于田外燒毀;②播種前用50℃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3%農抗120水劑浸種15分鐘;③與其它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④發病初期用77%可殺得WP500倍液或14%絡氨酮水劑300倍液噴霧, 隔10天左右噴1次, 連續噴2~3次。

4 菌核病

4.1 症狀識別 發病部位為接近地面的根莖處, 葉柄和莖的基部是水漬狀紫褐色腐爛, 濕度大時有白色黴層, 病斑以上部位枯死;後期病斑長出黑色鼠糞狀菌核。
4.2 防治措施 ①無病株留種或播種前選種,

除去菌核;②與大蔥、菠菜等實行2~3年輪作;③消除病殘體, 深翻土地, 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進行土壤消毒, 按藥、土1∶60配製, 每畝撒施15~20kg;④用50%速克靈1500倍液或50%農利靈1000倍液、50%菌核淨1000倍液噴霧。 保護地用10%速克靈煙劑, 每畝250g。

5 枯萎病

5.1 症狀識別 該病主要發生在中、後期, 最易發病的部位為莖稈與土表之間, 染病株初期表現生長緩慢, 從下部到上部葉片逐漸變黃、枯萎;後期植株維管束壞死, 植株根系發育較差。
5.2 防治措施 ①實行輪作倒茬;②施用保得生物肥, 少施氮肥, 增施磷、鉀肥;③在發病初期應用殺菌劑灌根及噴霧相結合, 用500倍多菌靈加500倍代森錳鋅灌根2~3次。 若前期個別植株發病, 可將病株拔除, 並對病株周圍30cm直徑範圍給予殺菌劑處理。

6 花葉病

6.1 症狀識別 染病植株葉片顏色濃、淡不均勻,

呈黃、綠相間的斑駁狀;有時葉片皺縮不展, 植株矮小。 炎熱的夏季病症不明顯。
6.2 防治措施 ①治蟲防病, 用10%吡蟲啉WP15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4000倍液噴殺傳毒蚜蟲, 可減輕該病危害;②注意田間衛生, 及時拔除病株, 帶出田外銷毀;③發病初期, 噴施1.5%植病靈10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