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孔雀魚以引進的歷史來說,
不會超過10年(這裡通稱的孔雀魚是以純系的孔雀魚而言)。
最初由貿易商引進,
大部份的系統來自於日系,
少數是德系的系統。
事實上國內比賽的規則及飼養風格也大多偏向日本(尤其是紋路系的魚只如草尾、蛇王、馬賽克等)。
目前在國內玩家爭相飼養的改良下,
像馬賽克、草尾、蛇王一類的魚只,
都有和日本抗衡的實力(當然是以一般的飼養條件作基礎)。
實際上像馬賽克的發展,
和日本就有較大的歧異。
日本方面認為馬賽克尾部要有紅、黃、黑三種顏色構成。
臺灣方面則以偏好紅底黑紋或藍底黑紋的顏色,
在自然界中, 有藍色色澤的個體一般來說是偏少的。 也因此六年前莫斯科藍被引進的時候, 造成相當大的風潮。 一度飼養的人品可能多達眾多孔雀魚人口的50%以上。 (以經營新未來舊版時註冊的人口和飼養魚只種類的比例推算)。 比賽時單色組往往是一整片莫斯科藍的天下。 然而由於飼養人口眾多滿, 又該種魚只體型較大, 易於飼養, 造成整個價格的崩盤。 (在南部的漁場裡, 作者曾見過滿滿70幾缸的深藍-黑色的莫斯科藍乏人問津)在眾多飼養者無利可圖的情況下, 又慢慢的退卻了。
在臺灣, 常常會有一窩蜂趕流行的情形發生。
較好的方法是能夠做好公母隔離, 並且將多餘的魚只送出或賣出。 總之, 對孔雀魚付出越多心血, 越能得到漂亮的魚只。
【國外孔雀魚的發展】
在1859年, 德國魚類學者Wilhelm C.H. Peters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Rio Guaire(地名)地方發現孔雀魚,
1861年時, 西班牙的Senior Filippi得到一些來自巴貝多(Barbados)的孔雀魚標本, 由於他沒看到Peter曾經做過的描述, 而誤認為自己發現新的「屬」。 Senior Filippi發現到孔雀魚看起來和Poecilia十分相似, 於是將它稱作Lebistes poeciloides (Frazer-Brunner, 1953), 而『孔雀魚』這名稱則是一直等到英國的植物學家Robert John Lechmere Guppy從千里達(Trinidad)帶回一些標本回去鑒定以後, 經大英博物館的Dr. Albert Gunther(人名)鑒定此標本為新的物種, 為表彰Robert Guppy, 所稱它作Girardinus guppyi, 『孔雀魚』這名稱從此才被確立。 孔雀魚的原產地是在委內瑞拉(Venezuela)、圭亞那(Guyana)、南美洲的北部海岸地帶和一些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上的島嶼。
事實上, 根據各項資料的記載, 玩賞改良的孔雀魚的風氣最遲在1950年代就已開始。 像蛇王、紅孔雀這一類的魚只可說是開路先鋒。 我在觀賞ET30年特集時, 特別注意到主角小男孩的房中有一缸孔雀魚, 裡頭便含有紅孔雀及紅尾蛇王, 以體型來說, 和現在的紅孔雀相較一點也不遜色, 一定是人工改良的產品。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紅孔雀體型及色澤如此優良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