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性]犬的消化特性
犬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肉食目。 犬的祖先以捕食小動物為主, 偶爾也用塊莖類植物充饑。 犬被人類訓養後, 食性發生了變化, 變成以肉食為主的雜食動物, 但素食也可以維持生命。 即使如此, 可它們現在仍保持以肉食為主這樣一個消化特性, 如犬的牙齒, 上下頒各有一對尖銳的犬齒, 體現了肉食動物善於撕咬獵物的特點, 犬的臼齒也比較尖銳、強健, 能切斷食物, 啃咬骨頭時, 上下齒之間的壓力可達165千克, 但不善咀嚼。 因此, 犬吃東西時真是“狼吞虎嚥”, 很少咀嚼。
犬的食管壁上有豐富的橫紋肌,
犬在食後5~7小時就可將胃中的食物全部排空, 要比其他草食或雜食動物快許多。 犬的腸管較短,
犬對蛋白質和脂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但因咀嚼不充分和腸管短, 不具發酵能力, 故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差。 因此, 給犬喂蔬菜時應切碎、煮熟, 不宜整塊、整棵地喂。
[營養]犬最需要水
水是犬的必需營養物質。 成年犬的體內約含有60%的水, 幼犬的比例更高。 水是犬新陳代謝的必需物質, 有水的參與才能使肌體的內分泌以及細胞結構保持正常狀態。 另外水分的蒸發通過體表和呼吸系統與外界構成熱交換,
犬可以兩天不吃飯, 但不能一日無水, 缺水達20%就有生命危險。 在正常情況下, 成年犬每天每千克體重約需要100毫升的水, 幼犬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150毫升水。 高溫季節、運動之後或飼喂較幹的飼料時, 應增加飲水量。 應全天供應飲水, 任其飲用。
[營養]犬與蛋白質
蛋白質是犬生命活動的基礎, 占“幹”體重的一半, 是體內除水分以外含量最多的物質。 體內的各種組織器官, 參與物質代謝的各種酶類, 及抗體都是由蛋白質組成的。 在肌體損傷時, 蛋白質的需求量更加大, 用來修復細胞和器官。
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是氨基酸。 食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而轉變為氨基酸後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 氨基酸可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指犬自身不能產生或產生不足的氨基酸, 必須從食物中吸取。 非必須氨基酸是指可以從其他氨基酸轉換而來的。 在營養缺乏時, 非必須氨基酸的合成要消耗必須氨基酸。 所以在配置食物時, 要注意營養搭配, 不要只途數量。
蛋白質缺乏, 會使犬體內蛋白質代謝失去平衡, 引起食欲下降、體重減輕、生長緩慢、血液內蛋白質含量降低, 使免疫力降低。 公犬精液品質下降、精子數量減少。 母犬發情異常、不受孕, 即使受孕, 胎兒也常因發育不良而發生死胎或畸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