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判斷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 體表有橫紋, 雄蟲尾部常捲曲 定義 犬蛔蟲病是由犬弓首蛔蟲和獅弓首蛔蟲寄生於犬的小腸和胃內引起的, 主要危害幼犬, 影響幼犬的生長與發育, 嚴重感染時可導致患犬的死亡。 1~3個月的幼犬最易感染。 貓蛔蟲病是由貓弓首蛔蟲、獅弓首蛔蟲引起的, 主要侵害肺, 引起貓蛔蟲性肺炎。
病原 犬弓首蛔蟲蟲卵長圓形至橢圓形, 大小68~85pro×64~72urn, 外膜厚並有明顯麻點狀的小泡狀結構。 成蟲蟲體為淡黃白色, 體稍彎於前腹面, 頭端有三片唇, 具有狹長的頸翼膜, 頸翼上有橫紋。
犬弓首蛔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 在適宜的條件下, 經10~15天發育成感染性蟲卵。 當幼犬吞食了感染性蟲卵後, 蟲卵在腸內孵出幼蟲, 幼蟲鑽人腸壁, 經淋巴系統進入腸系膜淋巴結, 先經血流到達肝臟、然後再到肺臟。 幼蟲經肺泡、細支氣管、支氣管、氣管再經喉頭被咽入胃, 在小腸中進一步發育為成蟲。 有一部分幼蟲移行至肺以後, 經毛細血管進入到體循環, 隨血流到達體內各組織器官中形成包囊, 幼蟲在其中保持活力。 如被其他肉食獸吞食, 仍可發育為成蟲。 如包囊存在於母犬體內, 當母犬懷孕後, 幼蟲被啟動後移行到胎兒體內, 從而引起胎內感染。 因此, 在幼犬生後3週末, 小腸內即可發現成熟的蛔蟲。
獅弓首蛔蟲蟲卵近似圓形, 無麻點狀的小泡樣結構, 大小為49~61um*74~86um。 成蟲蟲體近似犬弓首蛔蟲, 但其頭端頸翼膜寬而短, 兩翼綻開, 使蟲體前端成箭頭狀, 翼膜的長度為寬度的3倍。
獅蛔蟲蟲卵在適宜的外界環境中經3d即可達到感染期, 被宿主吞食後鑽入腸壁發育後再回到腸腔, 經3~4周發育為成蟲。
症狀 病犬漸進性消瘦,
食欲不振,
營養不良,
黏膜蒼白,
異嗜。
嘔吐,
下痢和便秘交替。
幼犬、貓腹圍膨大。
被毛粗糙,
皮膚鬆弛,
生長發育停滯。
診斷 幼犬感染蛔蟲嚴重時,
其嘔吐物及糞便中常可見蛔蟲,
即可確定本病。
也可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或糞便直接塗片法檢查蟲卵即可確診。
治療 可用下列藥物驅蟲:
(1)左旋咪唑劑量為10~15mg/kg體重,
一次口服。
此藥不能和有機磷酸鹽或氨基甲酸酯合用,
也不能用於慢性腎病或肝病犬。
(2)丙硫苯咪唑劑量為5~lOmg/kg體重。
一次口服。
(3)甲苯咪唑劑量為lOmg/kg體重,
一次口服。
此藥可引起嘔吐、腹瀉,
甚至肝功能障礙。
(4)阿雛茵素或伊雛茵素劑量為0.2mg/kg體重,
一次皮下注射,
但應慎用於柯利犬、喜樂蒂犬等,
劑量不得超過0.05rag/kg體重。
(5)輝瑞的“通滅”、“賽拉茵素” 目前世界上廣泛應用,
療效很好。
預防 對犬、貓實施定期檢查驅蟲,
幼犬、幼貓每月檢查一次,
成年犬、貓每3個月檢查一次;注意環境、飼料和飲水的衛生,
籠舍應每天清掃,
及時清除糞便,
並進行堆積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