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文 名 Bourke's Parrot
拉丁學名 Neophema bourkii
地理分佈 分佈地區從昆士蘭西南部深入新南威爾斯西部地區經澳洲中部一直到西澳大利亞的最北部及一些內陸地區。
繁殖方式 卵生。 母鳥一窩產4至6 顆蛋, 幼鳥約18天后孵化, 母鳥育雛期間一天只會離開巢穴一 次讓公鳥餵食, 幼鳥約4周後羽毛長成離巢, 但仍會被公鳥繼續餵食兩個星期。
習 性 在30年代時, 伯克氏鸚鵡的數量曾一度危急, 但在今日是常見的鸚鵡, 常可于相思樹林、尤佳利樹林、灌木叢與一些河邊的林地中發現牠們的蹤跡, 通常都是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
體形特徵 19CM~22CM。 它們是唯一主要羽色非綠色的種類, 而且無法與同屬的鸚鵡雜交, 母鳥前額的藍色羽毛明顯較公鳥少, 翅上的藍色分佈較少, 喉部粉紅色較少, 母鳥的體型與頭部也比公鳥小。
食 性 主要在地上找尋各類草類種子與嫩芽為食
護 理 伯克氏鸚鵡是容易照料的鸚鵡, 很快即能適應周遭環境與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