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資訊 » 新聞焦點

香港海域首次發現座頭鯨蹤跡

座頭鯨日前起在東博寮海峽出沒, 身上的白色疤痕是寄生在鯨魚背上的吸盤魚造成。

每條座頭鯨尾鰭上的斑紋和鋸齒狀的小缺口都是獨一無二的。

香港近日來了一名不速之客, 一條長逾10米的成年座頭鯨, 日前被發現闖進香港水域, 17日仍然在航道繁忙的東博寮海峽一帶遊弋, 一度遊至赤柱, 沒有離去跡象。

香港漁護署證實, 這是首次有座頭鯨在香港出沒,

連續兩天來的觀察顯示這條鯨魚健康狀況及活動大致正常, 該署會繼續監察其在香港水域的情況。 鯨豚專家呼籲市民不要一窩蜂出海觀鯨, 以免令其受驚而擱淺海灘。

座頭鯨的前翅在所有鯨豚中最長, 身軀最長可達17米, 重達40公噸, 但動作相當敏捷, 常躍出水面。 座頭鯨也是遷徙路線最長的鯨豚, 以北太平洋的座頭鯨為例, 每年11月至翌年3月, 它們會由赤道一帶返回北極, 沿途以菲律賓和沖繩為中途站, 旅途可長達2.5萬公里, 其影蹤遍及全球各地。

曾出海鑒定該條座頭鯨的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 1950、60年代, 香港鄰近的大亞灣曾有座頭鯨出沒, 但被日本捕鯨隊濫捕, 結果絕跡。 香港則一直沒有座頭鯨出沒紀錄,

他對香港首次有座頭鯨來訪表現興奮。

洪家耀17日曾出海遠觀座頭鯨, 發現其身長至少10米, 已成年, 身上多處有吸盤魚造成的白色圓形疤痕, 暫無法得知座頭鯨是否迷路, 但據其游泳姿態和呼吸頻率, 可判斷其健康大致正常, 應有能力離開香港水域。 但他強調:“從外表無法得知是否有病, 該條座頭鯨最終命運如何, 暫時無法下結論, 市民不應出海觀鯨, 以免造成滋擾”。 據悉, 漁護署18日會再派員出海尋找座頭鯨, 若有船駛得太近, 不排除會驅趕船舶。

由於每條座頭鯨尾鰭上的斑紋和鋸齒狀的小缺口都是獨一無二, 就像人類指紋, 洪家耀已把該條座頭鯨的相關資料提供給日本和菲律賓的專家, 以確定是否有座頭鯨偏離遷徙路線。

他相信, 該條座頭鯨屬於北太平洋族群, 該族群約有6000至8000條。 全球另外兩大族群分別是北大西洋族群及南半球族群, 總數已從高峰期的數十萬條大幅銳減, 因近數十年國際實施禁捕, 數量近年已漸從最低位回升。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 該署在16日約下午3時接獲報告指南丫島附近水域有鯨魚出現, 即時派員跟進, 並在東博寮海峽發現一條座頭鯨, 體長約10米。 其後在水警協助下, 先後聯同海洋公園和香港鯨豚研究計畫的專家到場視察。

根據該署紀錄, 以往在香港水域發現的不同鯨豚品種共有16種, 但不包括座頭鯨, 換言之這次是首次在香港發現座頭鯨出沒。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