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病暴發與病毒感染沒有絕對的關係;病蝦的致死原因應是細菌(弧菌)而非病毒;病原菌相的變化和其致病力的強弱與蝦病的暴發及病蝦的死亡有著絕對的關係
蝦病難治是南美白對蝦養殖中一大瓶頸。
蝦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性決定了蝦病防重於治,
否則等到大量發病時治療一般為時已晚或者即使花大力氣控制住也可能得不償失,
毫無經濟效益可言。
本文將從五個方面對蝦病做逐一探討,
希望能夠對蝦病的防控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一、認識蝦病
大家都知道導致蝦病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和細菌,
臺灣學者吳子偉認為,
蝦病分為:生物性致病和非生物性致病兩大類,
生物性致病是指由病毒、細菌、原生動物寄生引起;非生物性致病指水環境或營養和遺傳因素等引起的蝦病,
絕大多數蝦病為生物性致病。
例如密度過大,
溶氧不足和氨氮過高時會出現浮頭症,
水溫由低突然變高時,
易出現生理失調性紅腿病,
維生素缺乏可以造成黑死病等。
養殖池氨態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及有毒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濃度過高也會造成危害。
一般認為, 水環境, 營養和致病生物即病原體這三者是對蝦發生各種疾病的基礎,
二、如何迅速診斷蝦是否發病?
蝦是底棲動物,
平時棲息於水底,
除幼體期或為了覓食以及不正常現象發生時,
才會浮游。
因此,
養殖戶每天首先要留意蝦類的活動情況,
做到定時巡塘。
病蝦有以下特徵:
1、清晨蝦靠岸邊靜伏,
蝦聚集於下風處無力地漂浮,蝦行動遲緩、反應不靈敏。
2、喂蝦時除了留意進食情況外, 也要觀察蝦體色的變化。
3、觀察蝦的兩條觸鬚和尾扇,
如觸鬚和尾扇有發紅現象,
則說明蝦已開始發病;隨後觀察游泳足,
如游泳足發紅,
說明蝦池底質很差而且蝦發病較嚴重。
4、觀察蝦的腸胃,
如果蝦腸邊緣清晰,
腸線連接不斷,
粗細均勻,
拖便長而有韌性,
說明蝦很健康,
如果蝦腸邊緣模糊、空胃褐胃、腸線斷斷續續、粗細不均,
說明蝦已發病如腸胃炎等。
5、當蝦患病時, 其身體各種器官也會發生變化。 觀察蝦的鰓部和肝胰臟, 如鰓部模糊、變黃、變黑、潰爛或肝胰臟腫大或萎縮、色澤改變, 說明蝦已患病。
6、蝦體不完整:斷須、爛眼、瞎眼、爛尾、爛鰓、頭胸甲易剝離,
且頭胸甲出現明顯的白斑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