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觀賞魚常見的疾病及治療方式

觀賞魚確實很容易得病, 而且治癒的機率不是很高, 只有越早發現治療, 治癒的機率才會相對提高。 通常水族愛好者沒事時就會坐在自己的水族箱前, 看看魚有沒有少, 觀察所有魚的健康狀態。 當有魚在餵食時都不來吃餌料, 這種行為異常的舉動, 就是發現魚病最重要的徵兆。 趕快注意檢查是否有其他明顯的魚病病徵, 若是有就需要隔離醫治了。

治療生病的魚只時, 最好不要在原來的水族箱中下藥, 如果可能的話, 儘量另外準備一個小型裸缸專門用來醫治患病的魚只(請參請《重視檢疫缸》一文)。

當發現魚只有不適病兆時, 若能明確判斷病因就可選取相應藥物即時處理;若是還不太確定時, 就應該改善水質, 看看是否病情變緩再考慮下藥治療。

觀賞魚常見的疾病:

1.腹水症

病徵:治癒的機率很小, 多是單獨個體發生, 不太具有傳染能力, 較常發生於慈鯛科魚只。 得病的魚只腹部會異常腫脹, 和一般餵食時吃太飽的狀態不同, 吃太飽是會脹在腹部下側, 而腹水會整個腹部 向左右兩邊脹大。 初期的腹水若不仔細觀察較難發現, 但有腹水的魚會沒有食欲, 懶洋洋的靠在底砂上, 若看到魚只有這種現象時要特別注意。 腹水嚴重時會有凸眼和立鱗的現象, 這時就回天乏術了。

病因:造成腹水的病源不十分明確, 可能是體內病毒、細菌、原蟲的感染,

造成內臟器官功能失調引起。

治療:早期的腹水症, 可用抗生素藥浴。 通常是以四環素和氯黴素配合藥浴。

2.凸眼症、立鱗病

病徵:治癒的機率很小。 凸眼正也就魚只的眼睛異常突出。 病魚表現的症狀特點是體表粗糟, 多數在尾部部分鱗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張開, 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 它的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 以致鱗片豎起。 在鱗片上稍加壓力, 含有液狀物從鱗囊噴射出來, 鱗片也隨之脫落, 有時伴有鰭基和皮膚表面充血, 眼球突出, 腹部膨脹等症狀。 病魚遊動遲鈍, 呼吸困難, 身體側轉, 腹部向上, 2—3天后死亡。 當水質不清潔, 光照不足, 水中缺氧, 飼養水溫過高, 以及當魚體鱗片被劃破等情況下易患此病。

病因:屬於腹水症的併發症。

治療:抗生素藥浴。 可將病魚浸入濃度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素溶液中洗浴1小時;還可用2%的氯化鈉溶液與3%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分鐘;或用氯黴素溶液, 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 或慶大黴素溶液浸洗, 還可以用上述藥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灑缸。

3.爛鰭、爛尾病(具有傳染性)

病徵:魚只尾鰭、臀鰭破裂、潰爛, 嚴重時相應體表皮下出血。 通常是因為魚只健康不佳或水質環境過於惡劣。 初期得病並不致死, 但若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時則就難以醫治了。 常發生在脂鯉科、鯉科、鱂魚科魚只上。

病因:細菌類如柱狀細菌。 當水質不良好, 長期處於混濁, 受新水刺激過多, ph值不適宜,

以及魚體吃不飽或咬尾導致細菌感染, 致使魚鰭腐爛。

治療:抗生素藥浴, 病情不重可用鹽浴治癒。 也可用2%(2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消毒;或用100千克水加入3—5片痢特靈, 進行浸洗消毒;或在100千克水中加入5—8片土黴素進行浸洗;或用低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消毒10小時;或用慶大黴素溶液浸洗。 此外, 必須注意調整水質的酸鹼度。

4.白點病(具有傳染性)

病徵:白點病是各種魚最常見的疾病。 得白點病的魚只在身體上會有白色的小斑點, 一開始只有一兩點, 但不久就蔓延開來, 整個身體遍佈白點, 這時魚的呼吸和體表粘膜會受影養, 可能會有呼吸困難和縮尾的發生。 通常白點病的病發原因是水溫的變化過大。

病因:體表有白點蟲的寄生。

治療:是所有疾病中最常見, 也最好醫治的。 只需將水溫加熱到30℃以上, 再配合甲基藍使用, 幾乎都可以治療痊癒。

5.鰓病(具有傳染性)

病徵:魚的呼吸速度變得很快, 會不斷的摩擦鰓部。 病魚的食欲減退, 日漸消瘦。

病因:鰓吸蟲的感染。

治療:福馬林、甲基藍、孔雀綠等長期藥浴。

6.六鞭毛蟲症(具有傳染性)

病徵:病魚的體色會變黑, 不吃飼料而日漸消瘦。 會排出白色的大便, 且有拖便的現象。 病因:六鞭毛蟲寄生於腸道。

治療:在魚還有食欲時, 可用嘧挫乙醇(Metronidazole)混入飼料餵食。 若已沒食欲的話, 則進行藥浴。

7.駝型線蟲(具

有傳染性)

病徵:駝型線蟲多在野生的魚身上發現, 但飼養者若餵食不乾淨的活餌, 也可能將病源帶入。 駝型線蟲寄生於腸道, 當蟲體稍長大後,會將較尖的一端從肛門伸出,不停的擺動。通常初期感染並沒有明顯症狀,只有體色稍微變黑,等到看到蟲時,事情就大條了。蟲體長到能從肛門伸出的大小,多已有繁殖能力,會將卵產並出落於底砂上。魚只誤將蟲卵食入造成感染。駝型線蟲幾乎難以根治,是最麻煩的魚只疾病。

病因:寄生於腸道的駝型線蟲。紅色,蟲體約2—10mm。

治療:駝型線蟲傳染力強,病魚一定要先進行隔離,以免感染其他魚只。水族市場上的殺寄生蟲的藥劑並沒有明顯效果,一般多以美邊達挫(Mebendazole)來浸泡生餌餵食。另有一個較暴力的方法,就是將蟲體拖出。可先用水族市場有賣的殺蟲藥進行藥浴,過大的蟲體會有很長的一段拖在魚體外,將病魚取出,放在裝了一點水的小碟子中,下墊衛生紙,再用另一張浸濕的衛生紙蓋住魚體,以免亂跳,利用小鑷子將從肛門伸出的蟲體拔掉再用抗生素藥物塗抹以防感染其他細菌型病症。

8.細菌性腸炎

病徵:病魚常常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突出,魚體呆滯,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動,不進食。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腸內無食物,充有淡黃色黏液和血膿。

病因:主要是吃了不清潔事物或攝食過飽、腸道飽脹、排泄受阻,最後由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

治療:治療腸炎的方法較多。市場銷售的藥物也較多,內服藥如納克菌、魚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藥如浴菌潔、呋喃西林、慶大黴素、土黴素、痢特靈等藥物稀釋後浸浴,均能取得較好療效。

9.緊迫症

病因:當水體的水溫、水質pH值、硬度等變化太大時,魚便會縮成一團,若處理不當,常會因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而導致此病。

治療:處理方法應著重於預防,注意水質和水溫的變化不要太大。新水加入時注意于舊水慢慢混合,讓魚逐漸適應新水。當魚病發生時,注意維持水質穩定。若水質不良,要以適宜的水大量更換,必要時用藥物控制病原體感染。

10.細菌性腸炎

病徵:病魚常常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突出,魚體呆滯,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動,不進食。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腸內無食物,充有淡黃色黏液和血膿。

病因:主要是吃了不清潔事物或攝食過飽、腸道飽脹、排泄受阻,最後由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

治療:

11.感冒

病徵:病魚常常食欲減退,行動遲緩,游泳不正常,甚至漂浮於水面,漸漸失去活力而死亡。

病因:魚類屬變溫動物,其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魚體與水體溫度相差僅為0.1℃左右。如果水溫突然變化,溫差超過5℃以上,魚就有不適之感,甚至會患感冒。

治療:預防方法為在換水時,注意新水和陳水要保持一定比例,除非發生特殊性水質惡化,才能將水全部更換。但在全部換水時,要注意控制新舊水的溫差不超過5℃,便不會患病。

12.外傷

病因:魚體表面有一層黏膜,起著保護體表不受細菌侵襲。當魚受外傷後,容易感染細菌或黴菌,引起二次性疾病。

治療:治療時,可將病魚浸泡在1—2ppm的抗生素(如四環素、土黴素、青黴素、呋喃西林)稀溶液裡。

13.膚黴病(具有傳染性)

病徵:又稱水黴病,在病魚體表會形成棉絮狀菌絲。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黏附,使組織壞死。菌絲日漸增多,魚體負擔過重,游泳失常,食欲減退,日漸瘦弱,導致死亡。

病因:當捕撈、換水時,稍為不慎,使魚體皮膚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黴菌的孢子侵入傷口,吸取養料,迅速萌發。

治療: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見。為防止水黴病的發生,應注意操作時儘量防止損傷魚體,並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鹽,以抑制該病的發生。當發現土體感染水黴病時,可用3%食鹽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鐘,或用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1%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用1—2ppm的次甲基藍溶液浸泡20—30分鐘,或用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0.0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水族箱,以抑制和消除水黴的孳生。還可用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黴生長。

購買魚時最好能自己挑,仔細的觀察魚只是否帶有病兆,不要挑選購買體型過瘦、過胖,體表色彩發黑或過於鮮豔的魚只。只有健康的魚只才不容易得病。有一個觀念很重要,新購入的魚只不要直接放入水族箱中混養。最好能先準備個小水族箱(請參照《重視

檢疫缸》一文)單獨飼養一陣子,觀察有沒有病狀,順便下一些抗生素,幫魚消毒。檢疫一段時間確定魚只健康,再放入水族箱中 當蟲體稍長大後,會將較尖的一端從肛門伸出,不停的擺動。通常初期感染並沒有明顯症狀,只有體色稍微變黑,等到看到蟲時,事情就大條了。蟲體長到能從肛門伸出的大小,多已有繁殖能力,會將卵產並出落於底砂上。魚只誤將蟲卵食入造成感染。駝型線蟲幾乎難以根治,是最麻煩的魚只疾病。

病因:寄生於腸道的駝型線蟲。紅色,蟲體約2—10mm。

治療:駝型線蟲傳染力強,病魚一定要先進行隔離,以免感染其他魚只。水族市場上的殺寄生蟲的藥劑並沒有明顯效果,一般多以美邊達挫(Mebendazole)來浸泡生餌餵食。另有一個較暴力的方法,就是將蟲體拖出。可先用水族市場有賣的殺蟲藥進行藥浴,過大的蟲體會有很長的一段拖在魚體外,將病魚取出,放在裝了一點水的小碟子中,下墊衛生紙,再用另一張浸濕的衛生紙蓋住魚體,以免亂跳,利用小鑷子將從肛門伸出的蟲體拔掉再用抗生素藥物塗抹以防感染其他細菌型病症。

8.細菌性腸炎

病徵:病魚常常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突出,魚體呆滯,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動,不進食。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腸內無食物,充有淡黃色黏液和血膿。

病因:主要是吃了不清潔事物或攝食過飽、腸道飽脹、排泄受阻,最後由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

治療:治療腸炎的方法較多。市場銷售的藥物也較多,內服藥如納克菌、魚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藥如浴菌潔、呋喃西林、慶大黴素、土黴素、痢特靈等藥物稀釋後浸浴,均能取得較好療效。

9.緊迫症

病因:當水體的水溫、水質pH值、硬度等變化太大時,魚便會縮成一團,若處理不當,常會因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而導致此病。

治療:處理方法應著重於預防,注意水質和水溫的變化不要太大。新水加入時注意于舊水慢慢混合,讓魚逐漸適應新水。當魚病發生時,注意維持水質穩定。若水質不良,要以適宜的水大量更換,必要時用藥物控制病原體感染。

10.細菌性腸炎

病徵:病魚常常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突出,魚體呆滯,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動,不進食。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腸內無食物,充有淡黃色黏液和血膿。

病因:主要是吃了不清潔事物或攝食過飽、腸道飽脹、排泄受阻,最後由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

治療:

11.感冒

病徵:病魚常常食欲減退,行動遲緩,游泳不正常,甚至漂浮於水面,漸漸失去活力而死亡。

病因:魚類屬變溫動物,其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魚體與水體溫度相差僅為0.1℃左右。如果水溫突然變化,溫差超過5℃以上,魚就有不適之感,甚至會患感冒。

治療:預防方法為在換水時,注意新水和陳水要保持一定比例,除非發生特殊性水質惡化,才能將水全部更換。但在全部換水時,要注意控制新舊水的溫差不超過5℃,便不會患病。

12.外傷

病因:魚體表面有一層黏膜,起著保護體表不受細菌侵襲。當魚受外傷後,容易感染細菌或黴菌,引起二次性疾病。

治療:治療時,可將病魚浸泡在1—2ppm的抗生素(如四環素、土黴素、青黴素、呋喃西林)稀溶液裡。

13.膚黴病(具有傳染性)

病徵:又稱水黴病,在病魚體表會形成棉絮狀菌絲。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黏附,使組織壞死。菌絲日漸增多,魚體負擔過重,游泳失常,食欲減退,日漸瘦弱,導致死亡。

病因:當捕撈、換水時,稍為不慎,使魚體皮膚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黴菌的孢子侵入傷口,吸取養料,迅速萌發。

治療: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見。為防止水黴病的發生,應注意操作時儘量防止損傷魚體,並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鹽,以抑制該病的發生。當發現土體感染水黴病時,可用3%食鹽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鐘,或用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1%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用1—2ppm的次甲基藍溶液浸泡20—30分鐘,或用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0.0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水族箱,以抑制和消除水黴的孳生。還可用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黴生長。

購買魚時最好能自己挑,仔細的觀察魚只是否帶有病兆,不要挑選購買體型過瘦、過胖,體表色彩發黑或過於鮮豔的魚只。只有健康的魚只才不容易得病。有一個觀念很重要,新購入的魚只不要直接放入水族箱中混養。最好能先準備個小水族箱(請參照《重視

檢疫缸》一文)單獨飼養一陣子,觀察有沒有病狀,順便下一些抗生素,幫魚消毒。檢疫一段時間確定魚只健康,再放入水族箱中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