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小寵 » 小寵資訊

蛇傷中毒的類型

各種毒蛇的頭部都有毒牙、排毒導管和毒腺。 當毒蛇咬人時, 借著包裹在毒腺外面的肌肉進行收縮, 迫使毒腺內的毒液經過排毒導管沿著毒牙的溝(管)道, 注入被咬者的傷口內, 再經過淋巴和血液迴圈擴散, 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

蛇毒的成分比較複雜, 主要由毒性蛋白質, 多肽類和多種酶類組成。 其性質為無色、淡黃色、金黃色或淺黃略帶草綠色的透明粘稠液體, 具有特殊腥味, 含水量65-80%。 新鮮時呈微酸性。 在室溫時容易腐敗變臭, 放在冰箱裡也會逐漸變質, 如經過充分乾燥後, 密封或放在乾燥容器內,

其毒性強度或抗原特性都不會改變, 可長期保存, 但將其加熱後, 則可發生絮狀沉澱, 部分毒力即可喪失。 在紫外線照射下, 也使蛇毒失去毒力。 蛇毒遇到重金屬、乙醇、酚類等也可發生沉澱而變質。 蛇毒易受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溶液、雙氧水等), 還原劑(如亞硫酸氫鈉)、, 強酸、強鹼所破壞;還易受蛋白水解酶類(如胰蛋白酶、鏈激酶、木瓜酶、a一糜蛋白酶等)所分解、破壞, 從而使其失去毒力。

蛇毒對機體的作用比較複雜。 按其有毒成分的毒理作用, 可分為神經毒、血循毒和混合毒三類。

一、神經毒類

銀環蛇、金環蛇、海蛇等的蛇毒主要含神經毒。 從各種蛇毒中提純出來的神經毒, 其主要作用特點為阻斷神經--肌肉接頭的傳導,

引起橫紋肌癱瘓, 嚴重者可致外周性呼吸麻痹。 這種作用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作用子運動終板的突觸後膜部位 能抑制運動終板上的乙醯膽鹼受體, 但對神經末梢乙醯膽鹼的釋放沒有影響, 其作用原理與箭毒相似。 銀環蛇毒素甲和海蛇神經毒屬於這一類。

(二)作用於觸突前膜部位 能抑制運動神經末梢, 釋放乙醯膽鹼, 使橫紋肌癱瘓, 但對運動終板上的乙醯膽鹼受體無影響, 它與肉毒桿菌毒素乙屬於這一類。

二、血循毒類

蝰蛇、五步蛇、烙鐵頭和竹葉青等的蛇毒主要含血循毒, 包括心臟毒、凝血毒、溶血毒、蛋白水解酶、透明質酸酶等。

(一)心臟毒 是一種小分子多肽。 它可使心肌、平滑肌、橫紋肌和神經等組織細胞膜,

引起持久不易恢復的除極化, 造成心肌在短暫興奮後轉入嚴重抑制。 臨床上常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傳導阻滯、迴圈衰竭, 最後發生心室纖顫, 心跳驟停。 同時, 可見到神經肌肉和局部組織有損害表現。

(二)凝血毒 蝰蛇、五步蛇等的蛇毒主要含凝血毒, 可促進血循凝固。 蝰蛇毒是通過對X凝血因數的啟動作用, 在V凝血因數、磷脂和鈣離子參與下, 使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 從而引起血液凝固。 五步蛇毒具有凝血酶樣作用, 其進入血液後直接作用于纖維蛋白原, 使轉化為纖維蛋白, 能加促血液凝固。 凝血毒引起的血液失凝, 主要是由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繼發消耗性凝血障礙和纖溶症造成的。

(三)抗凝血毒 由於蛇毒中抗凝血成分干擾凝血酶原與凝血活酶的作用,

能降低血液凝固性, 從而引起出血。

(四)溶血毒 蝰蛇、五步蛇和烙鐵頭等的蛇毒中含有磷酯酶A。 它們能將血漿中的卵磷酯進行水解轉變為溶血卵磷酯。 可使紅細胞大量溶解產生溶血。 此外, 還能損害毛細血管內皮, 引起出血、水腫、組織壞死並釋放組織胺等血管活性物質, 間接地干擾心臟功能。

(五)蛋白水解酶 血循毒類毒蛇的蛇毒都含有較豐富的蛋白水解酶, 其具有溶蛋白質的活性, 可損害血管壁引起嚴重出血、局部水腫和組織壞死。 嚴重者可導致局部骨質壞死。 同時還釋放出組織胺與緩激肽, 能引起血壓下降, 而且它能增加神經細胞的通透性, 影響神經功能。

(六)透明質酸酶 廣泛存在於各種蛇毒中,

它能水解結締組織中的透明質酸, 破壞結締組織的完整性, 增加細胞間質通透性, 促使蛇毒從咬傷局部擴散和吸收。

三、混合毒類

本類毒蛇既含神經毒成分, 又含血循毒成分。 眼鏡王蛇等蛇毒都屬於混合毒。

混合毒進入人體後, 散佈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毒液隨著淋巴液迴圈擴散, 這是此毒液的主要散佈方式, 由於毒液是隨著淋巴液擴散的, 這種散佈的方式速度很慢, 所以被咬傷後如能及時地進行搶救治療, 正確地處理好傷口, 儘量將毒液排出, 就能減輕中毒症狀。 另一種方式是毒液直接注入小血管, 隨著血液迴圈, 蛇毒很快地散佈全身, 這種擴散方式危害性極大, 往往使傷患很快死亡, 但此種機會甚小。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