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所要談的扇尾鬥魚, 是一般國外所稱的 Show Betta 或 Half Moon Tail. 90年代初期, 歐美便改良出擁有誇張鰭型的扇尾鬥魚.或許是國情的不同, 在泰國改良數百年的鬥魚始終是在增強打鬥能力, 而歐美卻發展出比賽美麗的泰國鬥魚, 扇尾鬥魚最大的特徵就在於鰭條的分裂, 在尾部尤為明顯, 扇尾鬥魚的尾部鰭條, 由基部算起可分岔三至四次, 等於一支鰭條可分岔為八到十六支 (2的3次方到4次方), 當然除了分岔以外, 張開的角度也很重要, 通常在優秀環境成長的扇尾鬥魚尾部張開的角度有150度到180度, 除了尾鰭外它的胸鰭也因鰭條的分岔而變成非常可愛的圓型. 雙尾型的扇尾鬥魚也因分岔的鰭條而顯得美,
一般人都以為鬥魚是最好養的魚一, 但是這可要看您是用麼標準來看, 以不死為原則當然是很容易, 可是看它每天只有吃東西的時候才動, 這樣的生活品質行嗎?健康快樂的鬥魚, 應該是鰭大而長, 而每天只要是燈亮著的時候就張著鰭跟鄰居炫耀自己的雄壯威武, 想要達到這個目標, 當然要幫它找個鄰居, 不過這只是第一步, 適當的容器, 多變的食譜, 適當的換水, 良好的醫療, 通通具備才能達成我們讓鬥魚健康快樂的最終目標。
養鬥魚適當容器最少要有3-4公升以上,
鬥魚易患的疾病不多, 立鱗或腹水是水太髒, 環境惡劣所致, 換成大容器, 勤于清理排泄物就不容易發生, 如果已經罹患者可以用品質良好的福喃劑試試運氣。 另外兩種鬥魚最常發生的疾病, 是細菌性☆禁☆感染及原生蟲體外寄生。 細菌性☆禁☆感染一開始便會造成縮鰭,
鬥魚的基因,
國內文獻能找到的並不多,
筆者所瞭解的也非常有限,
以下所提的各點, 部分是國外文獻找到的資料,
部分是實際操作所得的結果。
1.雙尾基因 : 筆者第一次生鬥魚(1996),
公魚是用東南亞所產的雙尾鬥魚,
母魚則是單尾的,
所生的全是單尾鬥魚,
經過幾次反復試驗,
可亦確定雙尾是隱性基因。
2.體色遺傳 : 體色的基因分兩大類,
深色身體(dark body)及淺色身體 (light body),
C c ,
CC所表示的是深色身體,
cc則是淺色身體,
用淺色身體雙親所生的鬥魚,
無論父母身上有多少紅藍色斑塊,
都可能生出10%左右的白色鬥魚。
一般國外稱cc的表現型為Pastel或Cambodia,
前者是因其色彩表現有如粉蠟筆的筆觸,
後者則是因為它是在柬埔寨出口的魚貨中被發現的。
極淺藍的底色,
配上藍色的斑塊,
是它最普遍的表現,
近乎全白的表現,
則是它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3.紅色基因 : 紅色基因的變化,
常令有意思改良鬥魚顏色的人非常頭痛,
純紅的鬥魚可能生出紅色、橘色、黃色及無色透明的鬥魚,
4.黑色基因 黑色基因是改良型鬥魚玩家的最終目標。
一般也可分淺色身體及深色身體的表現,
深色身體的品系才可能做出真正深黑色的個體,
不過這類母魚常因黑色素病變而導致不孕。
純黑色鬥魚至今仍只是鬥魚玩家的夢想,
不過,
已經有許多近似黑色的品系出現了。
如有些帶有灰白色,
有些底是黃色, 但都以令人眼睛為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