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表現在消化道的一個症狀,
但腹瀉的原發病不一定就在消化道。
根據致病因素,
腹瀉主要可分為營養性腹瀉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瀉兩大類。
營養性腹瀉主要表現腹瀉症狀,
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
無粘液、血液和寄生蟲,
全身變化不明顯,
但有厭食、嘔吐症狀。
如食物突然改變、飼喂過多、蛋白質過多(大量雞蛋、牛奶、肉類喂犬)。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瀉要複雜得多,
診斷起來也比較困難,
常見有犬細小病毒、冠狀病毒、輪狀病毒、皰疹病毒等病毒性腹瀉;沙門氏菌、空腸彎桿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性腹瀉;蛔蟲、絛蟲、球蟲等寄生蟲性腹瀉;此外,
如腸炎、膽囊炎、胰腺炎、子宮蓄膿、某些中毒性疾病都有腹瀉症狀。
[治療]
對營養性腹瀉,
一是控制給食,
採用饑餓療法,
二是對症治療,
如口服多酶、胃蛋白酶等幫助消化的藥物,
用慶大、氟呱酸、青黴素等控制繼發感染,
必要時靜脈補液。
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瀉,
首先要採取對因治療,
如抗病毒、抗菌消炎、驅蟲、進行外科處理等,
同時要對症治療,
如補液、收斂止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