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主要為害葉片, 在玉米生長後期, 特別是抽穗以後, 病害逐漸嚴重。 病斑初為灰綠色, 沿葉脈迅速擴展, 最後形成大型的梭狀病斑, 一般長5~8釐米, 寬 1.2~1.5釐米, 最大的可長達15釐米, 寬3釐米以上, 黃褐色或灰色, 邊緣顏色較深。 嚴重時, 病斑連片, 使葉片枯死。 潮濕時, 病斑上產生黑色黴層,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害一般自下而上地發展, 亦可侵染葉鞘和苞葉。
防治依據及方法
(1)玉米感病自交系和感病品種的應用, 是近年該病流行的主導因素, 所以防治玉米大斑病應以培育和推廣抗病品種為主,
(2)短期早播, 育苗移栽, 地膜覆蓋等措施或調節茬口、播期, 使玉米穗期避開雨季, 可減少病害。 合理密植, 與矮稈作物間套作;加強肥水管理, 注意拔節和抽穗期追肥, 避免過旱過澇等措施有助於提高或保持玉米的抗病性。 玉米收穫後, 及時翻耕滅茬;提倡秸稈高溫堆肥;避免用玉米秸紮籬笆等, 可以減少初侵染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