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陽曆3-5月) 氣溫逐漸回升,一般在10-20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比較適宜於各種病源體生長繁殖,尤其4-5月是魚類發病的高峰季節---"大麥黃"。 早春魚苗孵化時, 魚卵易患水黴病;魚苗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蟲、複口吸蟲、魚虱等魚病;春季成魚易患微生物魚病, 如病毒性出血病、腸炎、爛鰓、列印病、鰱碘孢子蟲病。
夏季(陽曆6-8月) 氣溫一般在26-28攝氏度之間, 魚類發病比春季略少, 此時魚種逐漸長大, 抗病力有所增強。 因此纖毛蟲、鞭毛蟲魚病逐漸減少。 另外據調查夏季還持續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魚病, 有爛鰓、出血、赤皮、腸炎、列印病等。
秋季(陽曆9-10月) 氣溫逐漸下降,氣溫一般在23-15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基本和春季相似, 尤其8-9月是魚類發病的高峰季節---“百露心”, 夏花魚種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蟲、複品吸蟲、魚虱等魚病, 秋季大規格魚易患微生物魚病, 如病毒性出血病、腸炎、爛鰓等病。
冬季(陽曆12-2月) 氣溫較低,一般在3-6攝氏度之間, 一般很少發生魚病。 冬季是魚種放養時期, 往往因拉網或運輸擦傷魚體, 亦可發生水黴病;當水溫較高時, 有可能產生斜管蟲病和小瓜蟲病等;越冬魚類在水溫低於10攝氏度時, 由於越冬房氣溫和水溫的溫差過大, 魚缺氧浮頭時引起頭頂部凍瘡。
春夏秋冬隨著氣溫的變化常見魚病目前初步歸納起來有1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