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與品質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
人們要求吃到優質、安全的商品鱉,
因此,
降低生產成本與提高產品品質是今後養鱉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途徑。
甲魚溫室養殖是整個甲魚養殖生產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它具有密度高、投喂集中、水質易污染和病害多等特點,
做好甲魚的溫室養殖工作對提高整個甲魚養殖的經濟效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筆者認為,
甲魚溫室健康養殖主要應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鱉池的清整消毒
經過上一年養殖的溫室鱉池已經富集了各種致病菌及殘餌、糞便等汙物,
二、苗種選擇與合理放養
1.苗種選擇 稚鱉應選擇健康、無傷無病、種質優良的品種,
其規格整齊,
要求每只體重在3.5g以上,
且活力強、反應快。
不要購進未經海關檢疫的境外鱉苗。
2.鱉苗的消毒 鱉苗在放養前必須先進行體表消毒,
方法是將鱉苗放在塑膠盆中,
用濃度為1.5%~2.0%的食鹽水浸泡7分鐘~8分鐘,
且浸泡水體以淹沒鱉苗背部為宜。
3.合理放苗 放苗後應及時投喂, 可用稚鱉飼料。 第一次投喂開口餌料中最好添加10%~15%的鮮活水蚤(紅蟲)或雞蛋黃,
三、溫室內溫度的控制
水溫在30℃~32℃內為甲魚最佳的生長環境。 當水溫高於20℃時, 甲魚開始攝食, 攝食量隨水溫升高而增加。 若水溫低於最佳溫度時, 鱉體消化酶合成水準低, 飼料轉化率低;水溫高於最佳溫度時, 由於鱉體活動量增加, 也會降低飼料轉化率。
四、科學合理地投喂
1.投喂方式 水下投喂適合甲魚的攝食習性,
使其攝食速度加快;同時,
採用軟顆粒飼料投喂比塊狀飼料投喂能減少飼料的浪費。
2.投喂量的控制 甲魚受環境變化影響很大, 當氣溫、水溫、水體環境變化和用藥時應考慮對甲魚的影響, 必須及時調整投喂量。 一般水下投喂應控制投喂量在30分鐘內吃完為宜, 若水上投喂一般掌握投喂量在1.5小時~2.0小時內吃完為宜。 另外, 甲魚生長應追求一種平衡, 不能以增大投喂量來達到加快其生長的目的。 甲魚過量攝食, 其生長過快, 容易導致甲魚生理負載增加, 引起內臟受損而誘發內臟疾病。 一般每天投喂2次,
3.飼料的選擇 甲魚養殖中,
飼料的成本占到40%左右,
飼料的投喂與選擇飼料品質的好壞決定了養殖成本的高低,
故而應選擇大型正規飼料廠家生產的品質穩定的全價配合飼料。
養殖生產中,
在配合飼料中添加10%左右含維生素、纖維較多的無公害蔬菜,
如青菜、胡蘿蔔、南瓜等,
可以起到幫助甲魚消化,
降低餌料係數,
增強鱉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五、水質的調控
1.pH值 池水要控制在微鹼性, 且在微鹼性條件下水體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將池水pH值控制在7.5~8.0之間會降低甲魚的發病機率。 生產中, 可以使用生石灰來調節水體pH值, 一般用量為15ppm~20ppm;過高的劑量會增加刺激性, 引起甲魚的應激反應;也可以採取小劑量、多次使用的方法,
2.水體透明度 以25cm~35cm為宜,
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
3.溶解氧 甲魚是以肺呼吸的兩栖爬行類動物,
但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
靠輔助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氧氣。
養殖水體若長期溶解氧含量不足,
有可能引起甲魚低溶解氧綜合症,
血管輸送氧氣能力下降,
生長削弱,
組織受損,
並對傳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加。
養殖中,
常用充氣的方法改善水中溶解氧,
同時降低水體中有害氣體含量與氧化有機質。
日常管理中要保證充氣設施的暢通,
並根據水體狀況調整充氣時間的長短,
並注意固定充氣時間,
使甲魚形成習慣而減少驚憂。
4.水質培養 應用微生物製劑培養水體可以提高水體的穩定性和自淨能力,
也可以大大節約水質調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一般條件黑暗的溫室可用光合細菌或芽胞桿菌等有益微生物製劑來降低水中的氨態氮、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時分解有機質和其他有害物質;採光條件較好的溫室可採用EM複合微生物製劑培養水體中有益藻類,以創造水體平衡。生產實踐證明,使用有益微生態製劑是改善水質、淨化底質及預防疾病的有效方法,操作的同時應減少換水次數和數量,以節約水電費用。
5.排汙與換水 定期排汙是控制水質的有效手段,有良好聚汙能力的池體採取定期排汙的方法效果顯著。換水是調節水質最直接的方法,但頻繁換水一方面費用太高,另一方面換水容易破壞原有水體的生態平衡,因此,換水應根據水體情況決定換水量的多少,採取必要的少量換水可以避免大量換水。
六、病害的控制
根據甲魚不同生長階段的發病特點,結合日常觀察是做好疾病預防工作的關鍵。一般稚鱉要先用3‰的食鹽水和2‰小蘇打水浸泡20分鐘後入池;鱉種在體重達到50g以前應謹防黴菌病的發生,此階段應以迅速培養稚鱉體質、避免機械性損傷作為防病工作的重點;體重為50g~100g幼鱉要謹防白點病的發生;體重150g至成鱉階段要謹防癤瘡病的發生。
平時每隔15天~20天消毒水體1次,消毒藥物有生石灰、溴氯製劑、光合細菌及EM菌等交替消毒,同時定期在飼料中交替添加1‰~2‰的維生素C、氟苯尼考、免疫多糖等,以增強甲魚的免疫力。發現疾病應立即查明病因,根據症狀正確診斷,對症下藥,及時治療。提倡用微生物製劑和中草藥來替代抗菌素以控制甲魚疾病的發生。
5.排汙與換水 定期排汙是控制水質的有效手段,有良好聚汙能力的池體採取定期排汙的方法效果顯著。換水是調節水質最直接的方法,但頻繁換水一方面費用太高,另一方面換水容易破壞原有水體的生態平衡,因此,換水應根據水體情況決定換水量的多少,採取必要的少量換水可以避免大量換水。
六、病害的控制
根據甲魚不同生長階段的發病特點,結合日常觀察是做好疾病預防工作的關鍵。一般稚鱉要先用3‰的食鹽水和2‰小蘇打水浸泡20分鐘後入池;鱉種在體重達到50g以前應謹防黴菌病的發生,此階段應以迅速培養稚鱉體質、避免機械性損傷作為防病工作的重點;體重為50g~100g幼鱉要謹防白點病的發生;體重150g至成鱉階段要謹防癤瘡病的發生。
平時每隔15天~20天消毒水體1次,消毒藥物有生石灰、溴氯製劑、光合細菌及EM菌等交替消毒,同時定期在飼料中交替添加1‰~2‰的維生素C、氟苯尼考、免疫多糖等,以增強甲魚的免疫力。發現疾病應立即查明病因,根據症狀正確診斷,對症下藥,及時治療。提倡用微生物製劑和中草藥來替代抗菌素以控制甲魚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