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鳳頭鸚鵡也叫葵花鸚鵡、黃巴旦等。
原產於澳大利亞北部、東部及東南部至昆士蘭島西部,
新幾內亞及北部、東部島嶼等地。
葵花鳳頭鸚鵡體長40-50釐米。
體羽主要為白色。
頭頂有黃色冠羽,
在受到外界干擾時,
冠羽便呈扇狀豎立起來,
就像一朵盛開的葵花,
因此得名。
耳覆羽、頰部、喉部、飛羽和尾羽沾有黃色。
虹膜暗褐色或紅褐色。
嘴暗灰色。
腿、腳暗灰色。
野生的葵花鳳頭鸚鵡棲息于平原、沼澤等地附近樹林中,
喜歡結群活動,
鳴聲響亮,
善於用腳和嘴攀在樹上攀緣,
經常一隻腳抓住樹枝站立,
另一隻腳將握住的食物送人嘴中,
腳趾非常靈活,
但不善於長距離飛行。
主要以植物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為食。
繁殖期在澳大利亞南部為8月至翌年1月,
在澳大利亞北部則為5-9月。
築巢于靠近水源的大樹上或岩洞裡,
每窩產卵2-3枚,
孵化期為28天,
由雄鳥和雌鳥共同孵化和育雛,
育雛期為70天左右。
壽命一般為40年左右,
也有的活到60-80年。
葵花鳳頭鸚鵡的飼養應採用金屬籠或金屬架。
作為觀賞可用掛式金屬架飼養,
架兩邊設有金屬的食罐、水罐。
經常檢查鎖鏈牢固情況,
以免鸚鵡咬壞後飛逃。
成對飼養時,
籠舍的容積應在1.5-2.0立方米以上。
用粗木段斜放在籠壁的較高處由它們自行啃咬成巢是最合適的,
為指示營巢位置,
事先可在樹段較高的一端鑿一個凹坑。
冬季室內的溫度要不低於16℃,
夏季溫度在30℃以上時,
要加強通風、換氣,
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飼料以葵花籽、玉米、花生米、高粱、稻子為主,
每天加喂些蘋果、石榴、西瓜皮、菜梗等,
繁殖期間應在飼料中適量增加小麻籽和葵花籽的比例和熟雞蛋。
蘋果和蔬菜切成方塊和小段喂給,
喂前應用水洗淨,
吃剩下的飼料每天取出,
以免飼料變質。
在人工飼養下採用木板釘制巢箱時,
每年4-8月為繁殖,
巢箱最好以大樹幹掏一個直徑20釐米的洞代替巢箱,
巢的大小為長40釐米、寬25釐米、高25釐米。
在巢的邊角和巢洞邊要釘上鐵皮以防它們將巢箱啃壞。
巢內提供不少於3釐米厚的刨花或粗木屑。
在種鳥繁殖、孵化期間應注意環境的安定,
儘量減少外界的干擾,
避免驚嚇。
以免驚動親鳥後棄巢,
影響孵化和育雛。
在繁殖期應加喂牡蠣粉或骨粉無機鹽等,
每天提供少量餅乾(或烤麵包片),
育雛期間應每天加喂煮熟的雞蛋。
冬季繁殖期室內的溫度應保持在20℃以上,
相對濕度在45%~50%為宜,
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飲水要時常更換以保持清潔。
葵花鳳頭鸚鵡葵花鳳頭鸚鵡喜愛沙浴,
籠中角落要設一個沙土堆。
葵花鳳頭鸚鵡單只架養時如果不經常和它交流,
會因不良的情緒反應而啄拔自身的羽毛。
營養不良,
尤其是長期喂給單純的稻穀和玉米粒時也會導致羽毛的代謝性脫落,
及時補充核桃、花生等含脂飼料可改善這種症狀。
當羽毛豐滿時可耐受很低的環境溫度,
如果鳥正處在繁育期或者體羽稀疏狀態時,
一定要注意保溫,
否則容易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