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黑棘眼紋吊

中 文 名: 黑棘眼紋吊

俗名別名: 後刺尾吊(香港)
英 文 名: Elongate Surgeonfish、Mata Surgeonfish、Striped Surgeonfish

拉丁學名: Acanthurus mata

地理分佈 分佈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分佈範圍包括紅海往南至納塔耳(Natal, 巴西東部港口城市)和南非, 東至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n Islands)和土木土群島(Tuamoto Islands),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大堡礁南部、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和新赫里多尼亞一帶海域。

氣 候 帶 熱帶, 北緯32度和南緯24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 性 肉食性

黑棘眼紋吊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9條 背鰭軟條(總數):24-26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3-24條

成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 頭小, 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 口小, 端位, 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 齒固定不可動, 齒緣具缺刻。 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 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內凹, 成魚呈彎月形。 成魚體淡藍色, 體及頭具許多藍色橫線, 上唇黃色;緊貼著眼睛後方具一不規則之黃色斑塊及眼前具二條黃色橫帶;尾鰭藍色,

餘鰭淡褐色;背鰭基部具一黑褐色紋, 向後漸粗;背鰭及臀鰭鰭膜具不顯之橫帶;尾鰭具黑緣, 尾柄棘溝為黑色, 因此得名“黑棘眼紋吊”。 幼魚與成魚的區別在於, 幼魚體一致為褐色, 頭部不具任何黃色斑帶。 隨著成長, 體色逐漸轉為藍灰色。 黑棘眼紋吊和環尾吊(Acanthurus blochii)、白棘眼紋吊(Acanthurus dussumieri)以及黃鰭吊(Acanthurus xanthopterus)較為相似, 與環尾吊的區別在於尾棘和眼帶, 後者的尾棘藍色, 而兩眼之間不具黃色斑帶;與白棘眼紋吊的區別在於尾棘, 後者的尾棘為白色;與黃鰭吊的區別在於尾鰭, 後者的尾鰭為黑色。

注:黑棘眼紋吊有毒性.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50cm

習 性 棲息於外礁陡坡水深5-100米之間的水域,

通常生活在混濁的水域和珊瑚礁區或岩礁區的底部, 是刺尾魚科中最能容忍混濁水域之魚種。 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