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雙點吊

中 文 名: 雙點吊

俗名別名: 正吊(臺灣)

英 文 名: Twospot Surgeonfish、Twospot Tang、Twospot Bristletooth

拉丁學名: Ctenochaetus binotatus

地理分佈 分佈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分佈範圍包括西起東非洲,

東至土木土群島(Tuamoto Islands), 南至日本至澳洲新南威爾士和新赫里多尼亞一帶海域。 沒有在紅海、阿曼灣(Gulf of Oman)、夏威夷群島、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n Islands)、拉帕群島(Rapa Islands)、皮特凱恩群島(Pitcairn Islands)和復活節群島(Easter Islands)發現其蹤跡。

氣 候 帶 熱帶, 北緯30度和南緯25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 性 藻食性

雙點吊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8條 背鰭軟條(總數):24-27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2-25條

成體呈橢圓形而側扁, 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 頭小, 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 口小, 端位, 吻部呈乳☆禁☆頭狀突起, 上下頜各具刷毛狀細長齒, 齒可活動, 齒端膨大呈扁平狀。 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 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內凹。 體被細櫛鱗,

沿背鰭及臀鰭基底有密集小鱗。 成魚體棕褐色, 體側有許多青色波狀縱線, 頭部及胸部具青色小點;虹膜藍色。 身體各鰭藍褐色或透明, 背鰭及臀鰭之後端基部均具一黑點, 因此得名“雙點吊”。 部分海域的成魚的尾鰭為黃色。 與所有櫛齒刺尾魚屬魚種一樣, 雙點吊的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 幼魚體一致土黃色, 隨著成長逐漸轉為橘黃色。

注:因為食物鏈的關係, 雙點吊可能具有雪卡毒(Ciguatoxin), 不能食用。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2cm

習 性 棲息於較深的瀉湖和麵海珊瑚礁區水深8-53米之間的水域, 通常生活在碎石區中。 主要以生長或附著在碎石上的單細胞藻類(例如腰鞭毛蟲, Gambierdiscus toxicus)為食, 是ciguatera食物鏈中的主要連結。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