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白板病
主要病原:嗜水氣單胞菌、病毒等。
危害品種:鱉。
防治適期:5~6月。
識別特徵:(1)鱉體完好無損傷,
底板蒼白,
呈極度貧血狀態。
(2)大部分身體呈水腫狀,
肝臟大多呈土黃色和青灰色,
膽囊腫大,
有的腎和脾變黑縮小,
肌肉蒼白,
一般腹腔有積水。
防治方法:(1)全池潑灑福馬林(50克/立方米)。 (2)全池潑灑大黃(1~2克/立方米)和硫酸銅(0.7克/立方米)。 (3)全池潑灑五倍子(0.5~1克/立方米)。 (4)全池潑灑季銨鹽類消毒劑(0.4克/立方米)。 (5)用複方新諾明(2克/公斤)、慶大黴素(10萬國際單位/公斤)拌料投喂。 (6)用大黃、板藍根、穿心蓮、金銀花、茵陳和聚維酮碘等藥物分別拌料投喂。
主要病原:鐘形蟲、累枝蟲等。
危害品種:鱉。
防治適期:長年。
識別特徵:(1)肉眼可見病鱉四肢、背腹甲和頸部等處有一簇簇白色或灰白色毛狀物,
嚴重時全身白色。
(2)當池水呈綠色時,
病鱉身上也呈綠色。
防治方法:(1)定期全池潑灑生石灰(20~25克/立方米)和漂白粉(1.5克/立方米)。 (2)用硫酸銅(8克/立方米)或高錳酸鉀(10克/立方米)浸泡病鱉20~30分鐘。 (3)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 高溫期每立方米用藥0.8克, 低溫期每立方米用藥1克, 每天1次, 連潑2次。 (4)全池潑灑季銨鹽類等表面活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