絛蟲是貓的一種很常見的內寄生蟲。 蟲體呈帶狀, 由頭節、頸和許多體節組成。 某些種類只有一個體節, 而有些種類有幾十、幾百以至更多的體節。 絛蟲營寄生生活, 它們的成蟲一般都寄生在各種動物的腸內, 很少寄生在胃、肝、膽管和體腔內。 它的幼蟲常寄生在動物的臟器組織中, 只有胚胎階段在外界環境中經過一個很短的時期。 生活史需要經過宿主的更換。 頭節供蟲體附著於宿主的腸粘膜之用, 是蟲體較細的一端, 略膨大, 呈長圓形或球形。 某些種類的絛蟲, 可利用吸盤附著或以吸溝嵌在宿主的組織上。
也有一些種類的絛蟲, 其頭節的吻突上有排列成1圈或2圈的小鉤。 當蟲體附著于宿主時, 便以小鉤深刺於宿主的組織內。 在頭節之後有不分節的頸部, 它是連接頭和體節部分的, 是絛蟲的生長帶, 新的體節即由頸部逐漸形成, 因此距頸部愈遠的體節就愈老。 一般靠近頸部的體節, 其寬度大於長度, 為未成熟的體節。 繼續生長發育變成方形, 為成熟體節。 在蟲體之末的體節卻為長度大於寬度, 是孕卵節片。 絛蟲無消化系統, 以整個體表的滲透來吸取寄生腸道內的營養成分。 絛蟲的生殖系統非常發達, 均為雌雄同體, 每一個體節均有獨立的生殖系統。
1.主要危害貓的絛蟲 寄生貓的絛蟲有很多種,
(1)闊節裂頭絛蟲:寄生於貓、犬等動物小腸內, 偶而寄生在豬小腸內, 在人體中寄生、散佈也甚為普遍。 第1中間宿主是劍水蚤。 由成熟蟲卵鑽出的鉤球蚴在第1中間宿主體內轉變為原尾蚴。 第2中間宿主是各種不同的淡水魚。 在它們的各器官及肌肉內形成的雙槽蚴, 已具有吸鉤及鏈狀。 當貓或其他終末宿主吃了生的或未經煮熟而帶有雙槽蚴的魚時, 便被侵襲而染病, 幼蟲的頭節便吸附在終末宿主的腸粘膜上, 並逐漸增長連續的體節。 據報導, 該蟲每天可以增長30個體節, 經3周後,
(2)鏈形帶絛蟲:成蟲寄生於人, 而中間宿主有貓、犬、豬等動物。 當貓等中間宿主吃了被鏈形帶絛蟲的體節和蟲卵污染的飼料或直接吃了含有這種侵襲源的人糞後,
(3)中絛蟲:散佈較廣, 蜱是它的第1中間宿主, 鼠類是它的第2中間宿主, 貓是它的終末宿主。
(4)雙殖孔絛蟲:散佈也廣泛, 中間宿主是跳蚤及犬毛虱, 貓是它的終末宿主。
2.診斷 對絛蟲病的診斷, 主要靠從糞便中找到排出的脫落節片,
3.治療 口服驅蟲藥是最有效的辦法。 藥物有吡喹酮, 該藥效果較好, 毒性小, 每千克體重20~30毫克, 每天1次, 連用2~3天。 硫酸二氯酚, 它對多種絛蟲有效, 毒性小, 每千克體重每天50~100毫克, 分2次投服。 氯硝柳胺(滅絛靈)對多種絛蟲有效, 毒性小, 每千克體重100毫克, 1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