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又名藍條魚、花條魚、藍斑馬魚、印度魚、印度斑馬魚, 鯉科屬, 原產南亞印度, 分佈於緬甸、孟加拉、新加坡等地。
斑馬魚長4—6cm, 體呈紡錘形, 稍側扁。 斑馬魚頭稍尖身上有斑馬樣的條紋, 故得名斑馬魚。 其背部為橄欖色, 體側從頭至尾佈滿多條藍色條紋, 雄魚為深藍間檸檬色條紋, 雌魚為藍色間銀灰色條紋。 斑馬魚眼眶虹膜黃色, 泛紅光。
斑馬魚的臀鰭寬大。 與背鰭相對應, 胸鰭較小。 斑馬魚的品種約有10多種, 主要區別在條紋和色彩上, 也有鰭行上的變化。 如有長鰭斑馬魚、金絲斑馬魚、閃電斑馬魚、大斑馬魚等。
飼養要求
斑馬魚性情溫和, 活潑好動, 幾乎一刻不停的遊動。 其對飼水水質要求不苛刻, 喜在酸鹼度中性的水中生活, 喜新水, 適宜水溫21—26攝氏度。 但斑馬魚既耐寒又耐熱, 水溫在15—40攝氏度之間仍可生活。
斑馬魚喜在上層水域活動覓食, 對餌料不挑剔, 各種魚蟲及人工飼料均棵投喂。 飼養斑馬魚最好在缸底鋪些較大的卵石, 便於沉澱物聚集, 不使水渾濁。 它不進攻殺害其他魚, 適宜混養。 斑馬魚色彩美麗, 飼養條件粗放, 因而是人們最喜歡養的熱帶魚之一。
雌雄鑒別與繁殖
斑馬魚的雌雄不難區分:雄斑馬魚魚體修長, 鰭大, 體色偏黃, 臀鰭呈棕黃色, 條紋顯著;雌魚魚體較肥大, 體色較淡, 偏藍, 臀鰭呈淡黃色,
斑馬魚屬卵生魚類, 4月齡進入性成熟期, 一般用5月齡魚繁殖較好。 斑馬魚的繁殖週期約7天左右, 一年可連續繁殖6—7次, 而且產卵量高。
斑馬魚的繁殖比較容易。 繁殖用水要求pH6.5-7.5, 硬度6-8, 水溫25-26攝氏度。 由於斑馬的卵為無粘性的沉性卵, 並且斑馬魚和其他鯉科魚一樣會吃掉自己的卵。 所以大家應該在繁殖缸底鋪設一些可以將卵隱蔽起來的物品。 筆者以前是將玻璃彈球(也就是小孩子玩的玻璃球)密密的在缸底鋪上一層, 這樣卵會從玻璃球的空隙落到繁殖缸底部, 玻璃球可以將親魚和卵分開以免親魚吃掉卵。 另外, 還可以用玻璃作出一個一個格子, 放到繁殖缸裡, 每一格約10×10cm, 這樣就可以將多對親魚放到一起產卵。
繁殖時可按雌雄魚1:2的比例防入繁殖缸內,
一般頭天晚上防入,
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可以產卵受精。
排完卵要將種魚撈出另養。
一條雌魚每次可排卵300-1000粒不等。
受精卵經2-3天可孵出仔魚,
再經2天仔魚開始遊動覓食,
開始先以“洄水”喂之,
10天后可改喂其他小型魚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