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養護

目檢法判斷觀賞魚疾病及防治方法

觀賞魚生病後, 會表現出一系列的反應, 通過肉眼觀察觀賞魚的行為、體色及其它部位的異常症狀, 就可以判斷是何種疾病。 發現魚生病後, 要立即隔離, 並採取治療措施。 本文對用目檢法判斷觀賞魚疾病及防治方法作一簡介。

一、行為的異常表現

①浮於水面或遊動緩慢。 人走近池邊, 觀賞魚仍浮在水面, 靠池壁。 這是氣泡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等都具有的現象。 氣泡病的防治, 不用含有氣泡的水源, 升溫時不能太快, 以每天不超過2℃為宜,

當發現氣泡病時, 應立即加注清水, 並排出原來的水, 或將觀賞魚移入清水中, 並使水溫下降, 病情輕的魚能排出氣泡, 恢復正常。 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的防治, 用硫酸銅、硫酸亞鐵(5:2)合劑濃度為0.7×10-6, 有藥到病除的效果, 或用8×10-6硫酸銅藥浴15-30分鐘, 或用2-4%食鹽水藥浴5-10分鐘。 ②食欲減退, 離群獨遊, 背鰭不挺, 尾鰭無力下垂, 飼料吞進口裡又吐出, 嚴重時長時間絕食。 患錨頭鰠病、瘦弱病都有此症狀。 錨頭鰠病的防治, 對飼料生物必須過濾, 除去有害的寄生蟲等物;將病魚用20×10-6高錳酸鉀藥浴30分鐘, 直至痊癒為止。 ③遊動不安、急竄、上浮下游, 狂動打轉不止, 有時腹部朝上, 有時沉入池底, 魚體失去平衡, 可能患中毒症和水黴病。 水黴病的防治, 此病主要由於換水或投餌、捕捉時操作不當,
碰傷魚體, 使黴菌入侵傷口處而發病, 因此操作必須小心, 用高錳酸鉀對養魚容器進行消毒, 用1%孔雀石綠塗抹患處, 3-4天后再用藥1次。 ④魚體感覺難受, 不斷用身體擦水草、池壁, 可能是體表寄生蟲寄生, 如中華鰠、日本新鰠。 防治, 用0.7×10-6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治療。

二、體色的異常表現

①觀賞魚體色暗淡而無光澤, 身體消瘦, 這是爛鰓病、感冒病的症狀。 爛鰓病的防治, 加強養殖用水的管理, 保持水質清新、潔淨, 發現有病魚, 應及時治療, 用每立方水體放1千克食鹽溶液浸洗30分鐘。 ②皮膚變成灰白色或白色, 體表覆蓋一層棉絮狀白毛, 肌肉糜爛, 這是水黴病的症狀。

三、其他異常表現

①觀賞魚皮膚充血, 體表黏液增多,

魚鱗部分豎起或脫落, 魚鱗間或局部紅腫發炎、溢血或潰瘍, 鰭條充血, 周身鱗片豎立, 尾鰭末端有腐爛現象, 這是豎鱗病、鰭腐爛病的症狀。 豎鱗病的防治, 用70%濃度的人造海水浸泡魚體, 連續3天, 或用1.2×10-6漂白粉(含有效氯30%)治療。 鰭腐爛病的防治, 此病多因換水時碰傷魚體而引起細菌感染, 因此換水時動作要輕, 儘量不要碰傷魚體, 及時隔離病魚, 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病魚30分鐘, 反復治療至痊癒;經常對養魚用具進行消毒。 ②鰓部有充血、蒼白、灰綠色或灰白色等異常現象, 甚至出現米粒樣的顆粒, 鰓有糜爛、缺損現象, 這是爛鰓病的症狀。 ③病魚肛門拖著一條黃色或白色的長而細的糞便, 遊動時甩不掉, 嚴重時肛門紅腫, 腹部出現紅斑,
輕壓腹部肛門有血黃色黏液流出, 這是出血病的症狀。 出血病的防治, 用30×10-6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15×10-6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消毒。 ④把健康魚放在手上, 眼球會在水準方向來回轉動, 而病魚反應較遲鈍或無反應。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