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傳染性口炎
本病常在養兔場廣泛流行, 其特徵為口腔粘膜發生水皰性炎症, 並伴有大量流涎, 故又稱流涎病。 是由水皰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本病毒屬於彈狀病毒科, 水皰病毒屬成員, 主要存在於病免的水泡液、水泡皮及局部的淋巴結內。 病兔為主要傳染源, 經消化道感染, 主要侵害1~3月齡的仔兔, 成年兔發病較少。 發病率可達70%左右, 死亡率達50%。 飼養不當, 餵食黴爛和帶刺飼料, 口腔損傷等可誘發本病。 多發生于春秋兩季。
1.臨床症狀:本病潛伏期5~7天。
病初期口腔粘膜潮紅,
隨後在唇、舌、硬齶和口腔粘膜等處出現充滿含纖維素的清澈液體性水皰,
2.病理變化:剖檢可見口腔粘膜、舌和唇粘膜有水皰、糜爛和潰瘍。
咽、喉頭部有多量泡沫樣的唾液,
唾液腺腫大發紅。
胃擴張,
充滿粘稠的液體。
腸粘膜特別是小腸粘膜有卡他性炎症變化。
屍體十分消瘦。
3.防治措施:治療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治療,
預防本病發生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 不喂發黴變質和能刺傷口腔的飼料, 春秋兩季搞好衛生防疫措施, 防止引進病兔。 健康兔群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預防, 每千克精料拌入5克, 連用3~5天。 發現病兔立即隔離治療, 並加強護理, 兔舍、兔籠及用具等用2%火堿液, 或20%草木灰水, 或2%碘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