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稱兔魏氏梭菌性腸炎, 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產生外毒素引起的腸毒血症。 以急性腹瀉、排黑色水樣或膠凍樣糞便、盲腸漿膜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潰瘍為主要特徵。 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 除哺乳仔兔外, 不同年齡、品種、性別的家兔對本病均有易感性。 l~3月齡毛兔及獺兔發病率最高, 主要經消化道或傷口傳染。 病原體為革蘭氏陽性兩端稍鈍圓的腸大桿菌, 存在於病兔消化道及土壤和水源中, 能產生外毒素, 引起高度致死性中毒症。 常年均有發生, 在春秋兩季因飼養管理不良及各種應激因素誘使本病爆發。
1.臨床症狀:病兔精神沉鬱,
食欲廢絕,
排黑色水樣糞便,
有特殊腥臭味,
體溫不高,
在水瀉的當天或第二天即死亡,
大多數都為急性經過。
少數病例病程稍長,
最終死亡。
2.病理變化:剖檢所見胃底粘膜脫落,
有大小不一的潰瘍。
腸粘膜彌漫性出血,
小腸內充滿氣體,
腸壁薄而透明。
盲腸和結腸內充滿氣體和黑綠色稀薄內容物,
有腐敗臭味。
肝臟變脆,
脾呈深褐色。
心臟表面血管怒張呈樹枝狀。
3.防治措施:病初可用特異性高免血清進行治療,
每千克體重2~3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
每天2次,
連用3天,
療效較顯著。
最好配合藥物治療,
可選用喹乙醇,
每千克體重5毫克口服,
每天2次,
連用4天。
還可用金黴素或紅黴素,
本病的預防工作很重要,
應加強飼養管理,
消除應激因素,
少喂含有高蛋白質的飼料和過多的穀物類飼料。
嚴禁引進病兔,
堅持各項獸醫衛生制度。
一旦發生疫情,
應立即隔離淘汰病兔。
兔舍、兔籠及用具用3%熱火堿水消毒;再使兔用0.1%消毒淨水噴灑。
病死兔及其分泌物和排瀉物一律深埋或燒毀。
並注意滅鼠滅蠅。
應用魏氏梭菌滅活苗進行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