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虎紋蝶

中 文 名 虎紋蝶

俗名別名 虎皮蝶(臺灣)、繁紋蝶(臺灣)

英 文 名 Spotband Butterflyfish、Spot-banded Butterflyfish、Sevenband Butterflyfish

拉丁學名 Chaetodon punctatofasciatus

命名者,年份 Cuvier,1831

參考文獻 Randall, J.E., G.R. Allen and R.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第227頁

地理分佈 分佈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分佈範圍包括東印度洋的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至列島群島(Line Islands), 北至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 南至羅雷淺灘(Rowley Shoals), 北至大堡礁北部, 以及密克羅尼西亞一帶海域。 在太平洋海域被斜虎紋蝶(Chaetodon pelewensis)所取代。

氣 候 帶 熱帶, 北緯30度和南緯18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虎紋蝶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3-14條 背鰭軟條(總數):22-25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7-18條

成魚體高而呈卵圓形, 頭部上方輪廓平直。 吻尖, 但不延長為管狀, 前鼻孔具鼻瓣。 前鰓蓋緣具細鋸齒, 鰓蓋膜與峽部相連。 兩頜齒細尖密列, 上下頜齒各具6-7列。 體被中型鱗片, 圓形至稍角形;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9-10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

背鰭單一。 體棕黃色, 腹部顏色較淡;體側各鱗片具一黑點, 接近鰭部之斑點較小;體側上半部另外約有7條棕黑色豎帶, 僅向下延伸至體側中央;頭部具窄於眼徑之鑲黑及白邊的金黃色眼帶。 背鰭具黃綠色緣, 臀鰭具藍白色緣, 內側均有黑線紋;腹鰭白色, 胸鰭白色透明;尾柄橙色, 尾鰭基部黃色, 中間具一黑色帶, 後端淡色。 虎紋蝶和斜虎紋蝶(Chaetodon pelewensis)非常相似, 不同之處在於斜虎紋蝶身體後部的棕黑色帶為向後上方斜走, 而虎紋蝶的則為垂直向下, 很容易分辨。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12cm

習 性 棲息於清澈的瀉湖和麵海珊瑚礁區水深1-45米之間的水域, 通常生活在珊瑚叢生的地方, 也會在礁盤的週邊活動。 成魚通常成對生活, 幼魚則躲躲藏藏生活于沿岸礁區有遮蔽的地方。

主要以絲藻、珊瑚蟲和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偶然會和分佈區域南部的斜虎紋蝶(Chaetodon pelewensis)混種。 行一夫一妻制。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