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的目的是具體瞭解疾病的病症,
查明病原,
為確診打下基礎。
檢查分鱉體檢查、剖檢和實驗室檢查。
以下介紹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的工作主要包括鏡檢、病毒分離、細菌培養、生化試驗、電鏡觀察等。
1.鏡檢:在整個實驗室檢查中隨時會用到鏡檢,
但第一步鏡檢的目的是為了檢查有無寄生蟲存在。
用玻片壓展法製片,
部位是體表和內臟器官的黏液、病灶、血液,
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
2.病毒分離:病毒檢查的方法很多, 這裡介紹一種比較簡單取病鱉的腦、肝、脾、腎、膽等內臟器官用滅菌生理鹽水洗2~3次後,
如果你僅僅想知道疾病是否由病毒引起, 而無需瞭解是哪一種病毒時, 有一種方法更簡單方便:取病鱉的肝、腎、脾等組織,
3.細菌分離:無菌操作取病鱉體表病灶和內部器官的病變組織, 用接種環反復插入後, 劃線接種于營養瓊脂平皿, 放入30℃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後, 觀察各菌落形態, 並挑取各菌落塗片, 經革蘭氏染色後顯微鏡下觀察細菌形態。 同時, 挑取各菌落分別劃線于營養瓊脂平皿、新鮮雞血瓊脂平皿, 置於30℃下進行純化, 培養24小時後, 再塗片, 進行革蘭氏染色和鞭毛染色, 顯微鏡下觀察細菌形態結構。 有條件的地方,
然後,
將各菌株進行各種生理生化試驗,
確定其生長適溫、各種理化特性。
最後, 根據其細菌菌落顏色、大小、有無溶血現象以及菌株的形態、大小、生長適溫和各種理化特性, 參考《一般細菌常用鑒定方法》、《伯傑氏細菌鑒定手冊》、《動物微生物學》、《水產動物疾病學》等書籍資料, 確定病原菌的名稱。 有條件的地方, 最好加一步動物感染試驗和鱉的感染試驗, 確定幾種菌株中, 哪一種或幾種是主要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