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光
將自然光透過三棱鏡照射在日幕上時, 可以看到具有類似彩虹顏色的光, 紅、紅黃、黃、黃綠、藍綠、藍、藍紫、紫的順序並列著, 這就所謂的光譜, 為可視光的成份。 而人類眼睛不能辨別的光, 有可以令人類皮膚感到溫暖的紅外線以及可以使底片感光的紫外線, 在許多行業上被廣泛運用著。 在可視光中, 人類憑藉感覺亮度的光是黃綠光(550nm)。
2.人工光
所謂人工光就是從可視光的成份中, 只將人類所必須的光以人工方式加以組合而成的光, 會使光的演色等不同, 也會影響到看到的物品。
3.色溫度
色溫度是指將物體加熱,
4.演色性
光源對於物體色彩呈現的程度稱為演色性, 也就是色彩的逼真程度, 演色性越高的光源對色彩的表現越好, 所看到的色彩也就越接近自然色, 演色性越低的光源對色彩的表現也越差, 我們所看到的色彩偏差也越大。 演色性的高低關鍵在於該光線的“分光特性”, 可見光的波長在380nm-760nm之間的範圍內, 也就是我們在光譜中見到的紅、橙、黃、綠、青、藍、靛、紫的範圍。
5.經濟效率
光源的效率是以其所發出光的光速除以其消耗功率所得的值:光源動率(lm/w)=光速(lm)/消耗功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