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環境中蜉蝣主要有兩類。 一類生活于流水區的水生植物和枯枝落葉中, 一類生活於石塊的縫隙中。
生活于水生植物和枯枝落葉中的蜉蝣身體表面往往具各種瘤突或刺, 體壁堅硬。 腹部背板往往具刺突或脊突。 尾絲上常有各種刺。 第1對鰓退化, 第2或2~3對鰓往往消失。 鰓位於身體背面, 背方的鰓膜質片狀, 腹方的鰓分成許多片狀小葉。 有些種類腹部背板的刺突很大, 背板中央強烈隆起, 兩側的鰓位於一個腔隙中。 生活時一般緊緊抓住水生植物, 活動緩慢, 採集時常需靜候從水生植物中爬出。
生活於石塊縫隙中的以河花蜉科(Potamanthidae)的種類為代表(Bae & McCafferty 1994)。 這類蜉蝣身體一般扁平, 為淺黃色至棕紅色。 上顎具明顯的上顎牙, 上顎牙上往往具齒和細毛。 各足的腿節相對比較寬扁, 而脛跗節為細長的圓柱形。 前足脛跗節的內緣和背方密生細毛。 腹部的鰓側位, 第1對鰓退化, 而2~7對鰓的形狀與蜉蝣總科的非常類似, 但位於身體側面。 腹部背板表面具各種斑紋。 尾絲的基部和端部光滑, 而中段的兩側具有細毛。 游泳動力較強, 濾食性。 以上的分類並不嚴格。
每一類的蜉蝣生活環境也非一成不變。 其中流水區的種類也往往能在靜水區發現, 但靜水區種類在流水區一般很難發現。 總體而言, 上述每一類型所選擇的棲境仍較嚴格, 採集時在每一種生境中, 其代表種類發現概率常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