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病(CaVe dsease Of gOldfish)
[病因]目前對該病的病因尚不能確定,
有人推測是由細菌引起。
該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症狀]發病初期,
病魚食欲減退,
部分鱗片脫落,
表皮微紅,
外觀呈現隆起狀,
但是尚能正常遊動。
隨後鱗片脫落處即出現出血性潰爛,
頭部、鰓蓋、背鰭、腹鰭、尾柄均可出現。
腐爛面大小不一,
潰爛不止限於真皮層,
而且可以深入到肌肉層,
嚴重者甚至骨骼及內臟均可露出,
酷似一個洞穴,
故稱“洞庭湖穴病”。
[流行及危害]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6月為主要流行季節, 而10月至初冬為流行高峰期, 較低溫季節發病是該病的特點。
[診斷]①根據症狀及發病季節即可柞出初步診斷。
②取病吐處製作塗片,
在顯微鏡下即可發現有大量杆狀菌體。
[預防]①加強飼養管理,
發病期間多投喂動物性飼料,
增強金魚體質,
是預防該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②對死亡的金魚應撒上石灰深埋,
防止病原體的傳播。
[治療]①用藥液濃度為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加1.4%的食鹽和20毫克/升的高錳酸合劑浸洗魚體10~30秒鐘,
預防或台療效果均很好。
②用藥液濃度為5%的呋喃唑酮塗抹病魚病吐,
每天一次,
連續3~5次,
能促進傷口癒合。
③用呋喃唑酮發灑,
使飼養水中藥物濃度達到0.5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