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體表出現紅斑或潰瘍:
一般來說, 短鯛身上發生體表潰爛, 有80~90%的機率是細菌或寄生蟲寄生發病;剩下的機率才是短鯛相互攻擊而受傷!如果確定是體表寄生蟲, 則就需要隔離下殺蟲(或驅蟲)藥, 通常療程會長達7~10天以上;若是被攻擊而受傷, 通常會潰爛且併發黴菌感染, 因此就得下黃藥及防黴藥, 以防多次感染而產生其它病變。 附帶說明, 有時體內孢子蟲也會造成體表潰爛, 剛開始可能是在短鯛身上的某部位長出如青春痘般的小顆粒, 最後開始潰爛擴張!最後的結局應該都是一樣:死亡!
附注:孢子蟲目前仍被視為"絕症", 供給短鯛適當的多元化養分, 似乎是目前唯一的推論!
七、眼睛白曚:
屬於外傷、寄生蟲(蟯腳類)或細菌性☆禁☆感染, 下細菌性(黃藥)及體表寄生蟲用藥, 下藥兩天, 第三天換水1/3~1/4。 直到症狀消失。 需注意有無引起黴菌併發感染!
八、爛尾或爛鰭:
爛尾或爛鰭的產生, 不外乎細菌感染, 體表寄生蟲(例如吸蟲類)、攻擊行為或降酸過快;需搞清楚病因然後再對症下藥。
九、暴斃:
推測應該是短鯛體內累積沉澱過多的有害物質, 累積過多不堪負荷而死亡!一般來說, 餌料所引起的中毒(黃趜毒素)及內臟性病變都會造成短鯛暴斃。
十、頭洞:
是一種相當傷腦筋的短鯛疾病, 感染的原因是水質惡化或外魚帶原入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