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為嗜子宮線蟲屬的—些種類。 由於蟲體—般表現為紅色, 故俗稱“紅線蟲病”。 比較常見的病原體為鯉嗜子宮線蟲、鯽嗜子宮線蟲和藤嗜子宮線蟲。
鯉嗜子宮線蟲的雌蟲, 雌蟲寄生於鯉等魚類的皮膚下, 使鱗片豎起, 引起皮膚、肌肉發炎和充血。 在皮膚發炎處, 往往引起水黴病併發, 嚴重時造成病魚死亡。 此病主要危害2齡以上的魚。 雄蟲寄生在鰾內和腹腔內, 細小如髮絲, 透明無色。 此種線蟲為胎生。 幼蟲被大型劍水蚤所吞食, 幼蟲在劍水蚤體腔中發育, 魚吞食劍水蚤而感染。
鯽嗜子宮線蟲的雌蟲寄生在鯽的尾鰭上, 有時可寄生在背鰭和臀鰭。 病魚除生長發育受到一定影響外, 一般不致引起死亡。 雄蟲寄生在鰾內和腹腔內, 細小如髮絲, 透明無色。 生活史與鯉嗜子宮線蟲相似。 幼蟲在水中最長能存活13天, 中間宿主為劍水蚤, 魚類吞食帶有這種線蟲幼蟲的橈足類而感染。
藤嗜子宮線蟲的雌蟲寄生在鯉科魚類的背鰭和臀鰭, 有時也寄生在尾鰭。 對寄主的致病情況和鯽嗜子宮線蟲大致相同。 雄蟲寄生在腹腔內, 細小如髮絲, 透明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