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皇后神仙

中 文 名 皇后神仙

俗名別名 皇帝(香港)
英 文 名 Emperor Angelfish、Imperator Angel

拉丁學名 Pomacanthus imperator

命名者,年份 Bloch,1787

參考文獻 Myers, R.F., 1991. Micronesian reef fishes.. Second Ed. Coral Graphics, Barrigada, Guam. 298 p. 第163頁

地理分佈 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分佈範圍包括紅海和東非至夏威夷群島、列島群島(Line Islands)和土木土群島(Tuamoto Islands), 北至日本南部和小笠原群島(Ogasawara Islands), 南至大堡礁、新赫里多尼亞和奧斯垂群島(Austral Islands)一帶海域。 沒有在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拉帕島(Rapa Island)和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n Islands)中見其蹤跡。

氣 候 帶 熱帶, 北緯32度和南緯28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皇后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3-14條 背鰭軟條(總數):17-21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8-21條

皇后神仙的幼魚, 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藍圈神仙, 體一致為深藍色, 體具若干藍白色弧紋, 並與尾柄前之白環形成同心圓。 在成長的過程中, 幼魚體色逐漸偏黃色, 體側的藍白弧紋也逐漸拉直為黃色橫紋。 當皇后神仙長至成魚時,

體略高而呈卵圓形, 背部輪廓略突出。 頭背于眼上方平直, 吻鈍而小, 眶前骨寬突, 不游離。 前鰓蓋骨後緣及下緣具弱鋸齒, 具一長棘, 鰓蓋骨後緣平滑。 體被中型圓鱗, 具數個副鱗, 頭具絨毛狀鱗, 頰部與奇鰭具小鱗。 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截平, 腹鰭尖, 第一軟條延長, 幾達臀鰭。 臀鰭深褐色帶寶藍色弧紋, 尾鰭黃色鈍圓形。 成魚體呈寶藍色至暗藍色, 體側具10-25條由鰓蓋緣微斜上而延伸至背鰭及臀鰭之黃色橫紋;黑色藍邊的眼帶起於眶間至前鰓蓋下緣, 嘴部白色;胸鰭基部延伸至腹部另具一長形藍黑斑塊。

皇后神仙是熱門的大型神仙魚。 由於幼魚和成魚體色花紋明顯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能逐漸觀察到幼魚轉成魚的體色變化更是難得的經驗。

 

體形尺寸 最大40cm

習 性 幼魚生活在岩架之下, 或在峽道與外礁平臺的半遮蔽區域的洞中, 以及瀉湖的洞穴裡。 次成魚會移居至珊瑚礁前端的洞穴或洶湧的峽道區域。 成魚棲息于珊瑚叢生的岩架、峽道以及面海礁石水深1-100米之間的水域。 通常成對生活。 主要以海藻、海綿和小型甲殼動物為食, 同時也捕食海鞘等被囊動物。 幼魚和成魚均會啄食大型魚只體上的寄生蟲, 例如翻車魚(Sunfish)等。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