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龍魚於水缸中遊動時頭部向下45度, 這種情況俗稱為”低頭症”或”潛水症”, 但也有些龍則是向上45度, 有人將此種現象稱之為”龍抬頭”(與直升機症不同)症, 而這二種病徵, 均是因為喪失了調節上浮與下沉的能力, 在此統稱為”浮潛失衡”症。
這種病症發生的物件大部份是幼龍, 但也不乏有些成龍會突然間發生此種病症。 而其致死率更高達80%。 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幾種;植入的晶片或食入的異物使魚鰾受損、腹腔增生腫瘤壓迫魚鰾、機械性的撞擊等等。
當發生”浮潛失衡”症時,
若腹腔處有較明顯的凸出處, 這表示原來破損的魚鰾已完成了自體修復或是破損的範圍較小, 而凸出的部份則是當初破損時, 魚只為了調節上浮或下沉平衡所排出的調節氣體, , 繼而屯積於腹腔之中, 造成魚只的下潛困難, 觀察上, 此魚除了”浮潛失衡”外, 必需表現的很健康, 吃食各方面正常, 確定之後, 可將水位提高到最少2.5英呎(一般標準龍魚缸的高度差不多如此), 愈高愈好, 因為可以運用水壓的力量, 迫使這些恴外屯積在魚體內的空氣排出,
若在外觀上並沒有明顯的凸出處, 此等情況相當危險, 此跡象意味著魚鰾並沒有復原, 加高水位只會徒增魚只的痛苦, 因此反而應減低水位, 讓水壓變小, 魚鰾才有復原轉為上述情況的可能, 而這是”浮潛失衡”症的關鍵階段, 若無法自然復原, 往往得到的結果就是死亡。 曾與一位魚友在MSN中討論這種情況的解決方式, 若運用斷層掃描(CT), 確定異物的位置後, 以手術方式取出異物後使其自然復原, 確是可行之法, 然龍魚類的腹腔空間並不大, 切開後要取出, 則得完全確定位置後才可執行, 否則翻找的時間會浪費太多, 將魚只放入麻醉箱(麻醉藥物宜用純度較高的藥品)麻醉後取出,
“浮潛失衡”症不論在復原期或危險期, 調理病情的期間, 水質一定要照顧妥當, ph值要為龍魚忍受範圍內之定值為佳, 最佳的情況是中性值(ph7)與弱酸值(ph6.5)間之定值, 而為使其新陳代謝的速度加快, 溫度應定置於32至34度間之恒值, 打氣設備則要比平時再加一至二部, 儘量營造一個中性ph值、高溫、低水壓、高氧的恢復環境。 傷口復原後, 餵食仍以昆蟲類為主, 小魚為輔, 若可行的話, 可以蛙類或鱉(甲魚)為主食。
結論:
當您歡天喜地的新購了一隻龍魚回到家中, 卻發現此魚的游姿並不正常,遊動時總是呈現向下或向上45度角的姿勢,除了姿勢怪異,魚只下沉時顯得相當吃力,請千萬不要猶豫,立即拿回購買的水族館換魚,除非您願意,並且有把握給予妥善的治療。
卻發現此魚的游姿並不正常,遊動時總是呈現向下或向上45度角的姿勢,除了姿勢怪異,魚只下沉時顯得相當吃力,請千萬不要猶豫,立即拿回購買的水族館換魚,除非您願意,並且有把握給予妥善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