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長得最快的是五、六月間, 到了七、八月, 魚就長得慢多了。 不管什麼養殖模式, 不管使用什麼飼料養魚, 都是這個樣子。
問題的關鍵點是氣候, 準確地說是水溫。
動物消化食物要靠酶, 合成體蛋白質、體脂肪也要靠酶。 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 人和陸生高等動物如豬、禽等, 體溫是穩定的, 但是, 氣溫高了, 不論是人或是動物, 食量都受影響, 消化也受影響, 人不大長肉, 豬、禽的增重速度也放慢, 這是因為人和這些高等恒溫動物都要消耗很多能量去維持體溫, 甚至處於熱應激狀態, 大大削弱了消化系統的功能。
天氣熱了, 我們要吃清淡一點, 甚至喜歡喝點粥, 吃點稀飯, 不愛吃油膩, 消化功能差的人, 熱天吃大油大肉要拉肚子, 感冒的人不宜吃油膩食物, 如果吃油膩了, 吃較多的雞肉、肥肉, 感冒反而加重, 有的說這是把感冒“封”起來, 不容易治好, 就是這個緣故。
魚是變溫動物, 魚的體溫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 因此, 溫度變化對魚的影響包括對攝食、消化、生長的影響就更大了。 鯉魚、草魚等的最適宜水溫是25~28℃, 羅非魚的最適宜水溫是28~32℃。 在這個最適宜水溫範圍內, 魚的攝食最旺盛, 消化力最強, 對食物的消化最好, 合成體蛋白質的速度最快, 表現出來就是生長迅速, 餌料係數較低。 水溫超過這個最適宜範圍, 魚的消化力急劇下降,
實際上, 這個時候, 魚處在一種很嚴重的應激狀態中, 它動員其機體各系統的功能, 集中力量對付惡劣的環境壓力, 沒有多少能力去消化食物, 特別是合成體蛋白質, 消化吸收的營養物都用來對付惡劣環境了。 這時, 我們看到的是魚的生長速度下降, 餌料係數升高, 甚至只吃不長或不吃不長。 而這個季節, 是從適溫到高溫, 我們看到魚從生長快到生長慢, 所以感覺特別明顯。
水溫變化造成魚的生長速度和餌料係數的變化, 水溫過高引起魚的應激反應和生長變慢,
勸告養殖戶朋友, 暑天魚生長變慢, 餌料係數變高, 是天氣影響產生的正常現象, 不要過多的憂慮, 只要不死魚, 到氣候變涼, 水溫回落以後, 魚的生長速度和餌料係數將回復正常。 去年夏秋, 閩南的連續高溫很嚴重, 魚的應激反應很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