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水族 » 水族資訊

澳洲藍面神仙

中 文 名 澳洲藍面神仙

俗名別名 澳洲藍面(香港)

英 文 名 Personifer Angelfish、Blueface Angelfish

拉丁學名 Chaetodontoplus personifer

命名者,年份 McCulloch,1914

參考文獻 Allen, G.R. and R. Swainston, 1988. The marine fishes of north-western Australia: a field guide for anglers and divers.. Western Australian Museum, Perth. 201 pp. 第100頁

地理分佈 分佈在印度-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分佈範圍包括澳洲北部至臺灣海域。

氣 候 帶 亞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雜食性
澳洲藍面神仙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3條 背鰭軟條(總數):20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19條

澳洲藍面神仙與常見的印度洋海域的藍面神仙有很大的不同。 幼魚時期的澳洲藍面神仙, 體色黑色, 頭部後方有一塊白色色斑。 在成長的過程中, 幼魚的額頭和腹部逐漸變為黃色。 當澳洲藍面神仙長至成魚時, 體卵圓形, 吻圓鈍, 眼間隔圓凸。 口小, 兩頜齒呈細刷毛狀。 前眼眶骨無棘, 後緣不游離;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間鰓蓋骨大, 無棘。 體被小鱗, 軀幹部鱗各具一副鱗;側線止于背鰭末端下方。 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形,

第一軟條延長;尾鰭內凹形。 雄魚體為黑色;頭部灰藍色, 並滿布不規則的黃色斑點;由背鰭前方至腹鰭前方有一淡黃色帶;喉峽部黃色;黑色胸鰭帶有鮮黃色邊線;尾鰭鮮黃色。 雌魚體呈黃褐色;頭部灰黃色, 後半部具白色豎帶;尾鰭基部黃色, 中央有彎月形黑帶。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35cm

習 性 棲息於各種與珊瑚礁相交錯的水域, 包括岩礁區、碎石區、軟性底質區及礁盤區等, 通常成小群生活。 主要以海藻、珊瑚蟲、海綿及被囊動物為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