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據魚的活動情況判斷健壯的魚一般是成群集遊, 行動靈活, 反應敏捷, 受驚即潛入水中。 病魚則通常離群獨遊, 行動緩慢, 反應遲鈍, 受驚後略向水底下潛, 後緩慢遊出水面。 當魚表有孢子蟲等寄生蟲病時, 會在水面發狂打轉或持續跳躍。
二、依據魚的攝食情況判斷正常的魚攝食時, 搶食力強, 且食量比較穩定。 如果發現魚的食量逐漸減少, 甚至絕食, 應迅速檢查病因。
三、依據魚的體色變化判斷各種魚類都有自己特有的體色, 如發生疾病, 則有體色變化, 如爛鰓病發病時, 魚體體色則變黑,
四、依據魚的體形變化判斷健康的魚, 頭小、背厚、肥滿度好。 病魚則頭大、尾小、背窄、乾癟、肌肉薄。 若水中重金屬含量過高, 就會使魚體彎曲變形。
五、依據病魚組織判斷 魚的病體是診斷魚病的主要依據。 每種病魚都有其特殊的症狀, 需仔細觀察、區別, 以正確診斷魚病。 特別是有些症狀相依的魚病, 尤需仔細辯認, 找出其不同之處, 如腸炎病與出血病的區別等。
六、依據魚的棲息環境判斷不同類型的魚發病條件不同, 因而可據此協助診斷:例如腸炎、赤皮、爛鰓、打粉病等多發生在呈酸性的水環境中;中華鰠、錨頭鰠、魚鯴等寄生蟲病多發生在弱鹼性的水環境中;泛池現象多發生在缺氧的環境中。
七、依據季節變化判斷 不同的魚病有不同的發病水溫,
八、依據魚的生長階段判斷如劍水鯴僅危害剛孵化一周的魚苗。 打粉病、白頭白嘴病多發生在魚苗階段。 草魚的出血病、青魚的腸炎病多發生在魚種階段。 赤皮病、列印病多發生在成魚階段。
九、依據寄主判斷 不同的病原體所寄生的寄主也不同, 腸炎、出血多發生在青、草魚上;鰱、鱅等很少發病;中華鰠等只發生於鰱、鱅魚上等。
十、依據療效判斷 如果發生某類藥物如抗菌素對某種魚病完全沒有作用, 則要考慮細菌病或寄生蟲病等。